资源简介 第三章 光现象3.1 光的传播目录145710光源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2.分类(1)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2)人造光源:手电筒、电灯、点燃的火把等【重点提示】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虽然能反射光,但本身并不发光,这类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反光的镜子。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传播方式(1)光的传播夜晚、我们会看到空中有许多光柱,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好像一条直线,光在所有介质中的是否都是沿直线传播呢?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归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重点提示】同种均匀介质的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要均匀。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教材剖析】[想想议议]教材P56“凿壁借光”,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利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如图所示。3.光的传播现象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站队时队列排直;(2)士兵瞄准射击;(3)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4)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保证挖掘隧道时方向不偏差。5.影子与小孔成像的异同【重点提示】关于小孔成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的性质:成倒立、大小不确定的实像;(3)成像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2.其他介质中的光速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速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3.光、声传播的比较(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速度为;(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空气(15℃)中传播速度为340m/s。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主要看这个物体是不是具有本身发光的本领且正在发光,而不是看物体亮不亮。月亮、灯光下的雪地看起来都是亮的,但它们本身都不具有发光的本领,它们都不是光源。【例1】(2020春 丽水期中)下列是光源的是( )A.闪烁的行星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C.发光的电灯D.璀璨的钻石【答案】C【解析】行星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璀璨的钻石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不是光源;故BD错误。发光的电灯都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故C正确。故选:C。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就应该清晰的观察到介质中的光,因此选择的介质必须是透明均匀的且实验环境的光线相对较暗。具体要注意以下问题:(1)探究光在气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将烟雾装在一个较大的矿泉水瓶中进行实验;(2)探究光在液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将水注入到水槽中,再向里面加入些牛奶并搅拌均匀;(3)探究光在固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选择形状规则、体积较大的玻璃砖。【例1】(2021秋 翠屏区期中)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 中传播的实验。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答案】(1)B (2)B (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解析】(1)由于食用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所以不能加入食用油;将激光射入混有少量牛奶或咖啡并搅拌均匀的水中,可利用光的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故选B;(2)前面已经用气体和液体做了实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还需要研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由于玻璃砖是透明的,故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实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适合再实验,而木块不是透明的介质,无法进行实验;故选B;(3)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得均匀了,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常考1】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例1】(2021秋 海州区期中)张子健同学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答案】C【解析】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C。【常考】2探究小孔成像特点【例2】(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2)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移动(3)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填“清晰”或“模糊”)(4)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1)倒立 相同 (2)下 (3)模糊 (4)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同【解析】(1)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下方移动;(3)如果小孔变大,进入易拉罐的光线增多,蜡烛在薄膜上所成的像将变变亮,但像变模糊。(4)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相同。【常考3】关于光速的应用【例3】(2021秋 常熟市期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km,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答案】3×108 3.9×105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2)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t=×2.6s=1.3s,由v=可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vt=3×108m/s×1.3s=3.9×108m=3.9×105km;(3)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1. (2020 荔城区校级一模)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 )A.太阳、镜子、灯笼鱼 B.萤火虫、水母、太阳C.恒星、钻石、蜡烛 D.火把、萤火虫、月亮【答案】B【解析】镜子不是光源,故该选项错误;这三个本身都能发光,故B正确;钻石本身不能发光,故该选项错误;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2.(2021秋 无锡期中)《墨经》中最早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奠定了量子通信的基础。下列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经》中这一解释不相符的是( )A.雨后彩虹 B.一叶遮目,不见泰山C.瞄准射击时的“三点一线” D.凿壁偷光【答案】A【解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瞄准射击时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凿壁偷光光通过墙壁上的孔传播,传播路径是直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 (2021秋 清江浦区期末)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倒立像 B.圆形光斑C.三角形光斑 D.蜡烛的正立像【答案】A【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 (2021秋 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坐井观天”,图中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O点为青蛙眼睛的位置)( )A. B.C. D.【答案】A【解析】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是正确的。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故选:A。5. (2020春 杭州期中)有关光和声音传播速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米/秒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快于声速D.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计算天体运行的时间【答案】C【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故A不正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不正确;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因此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故D不正确。故选:C。6. (2021秋 溧阳市期末)据报道,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高速摄像机每秒可拍摄2×1010帧画面。在高速摄像机拍摄24帧画面的过程中,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A.0.16米 B.0.36米 C.1.6米 D.3.6米【答案】B【解析】高速摄像机拍摄1帧画面需要的时间t=s=5×10﹣11s;在高速摄像机拍摄24帧画面的过程中,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约为:s=vt=3×108m/s×5×10﹣11s×24=0.36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2021秋 阳信县期末)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答案】C【解析】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故AB正确;光线是我们为了研究光的方便假想出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C。8. (2020 娄底)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答案】直线传播 甲【解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9.(2021秋 泸县期末)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 (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答案】(1)曲线 糖水不均匀 (2)不能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析】光必须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糖水的密度如果不均匀,光在糖水中传播路径就不是直线;因此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曲线;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知,这个结论不成立,正确表述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0.(2021秋 雨花台区期末)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 、 像;(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的像,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三个小孔和烛焰在一条直线上 (2)膜 倒立 缩小 实 (3)太阳 相同【解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烛焰;(2)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实像;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 小张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中有一个例子举得不正确,这个例子是( )A.影的形成 B.打靶时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答案】D【解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影子的形成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打靶时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应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不符合题意;小孔成像能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像,D符合题意。故选:D。2.(2020春 西城区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D.小孔成像可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不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和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小孔成像现象可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故D正确。故选:D。3.从地球发射激光到月球上,经过2.6s后接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已知激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那么地球距离月球的距离为( )A.7.8×107m B.3.9×107m C.3.9×108m D.7.8×108m【答案】C【解析】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反射到地球的时间是2.6s,所以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为:t=×2.6s=1.3s。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v=3×108m/s,因为v=,所以s=vt=3×108m/s×1.3s=3.9×108m。故选:C。4. (2020 株洲)据报道,今午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B.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C.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D.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答案】C【解析】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反射能力减弱,吸收热量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 (2021秋 来宾期末)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A.光速大于声速B.光速小于声速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闪电产生的地方离我们较近【答案】A【解析】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传播相同的路程,由于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光用的时间少,故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选:A。6. (2021秋 厦门期末)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人,为此他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关于此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B.人走近小孔,像变小C.像的大小与人到孔的距离无关 D.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错误;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与孔的形状是无关的;人走近小孔,物距变小了,则像变会变大,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7. (2021秋 建湖县期末)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 )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答案】B【解析】图中卡片乙向左移动前,孔的形状是菱形的,孔比较大,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后面光斑的形状是菱形的,随着卡片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变化变成三角形,但由于孔比较大,还是变成三角形后并且逐渐变小,虽然通过的光线变少,但同时光斑的面积也变小了,从而光强度不变,所以亮度不变;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其大小不变,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故B错误,ACD正确。故选:B。8. (2021秋 元宝区校级期中)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答案】①⑤⑥【解析】太阳本身能发光,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蜡烛的火焰本身也能发光,这些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宝石也是反射光,电影银幕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9.(2020 安顺)6月21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 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答案】直线【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着而照射不到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10.(2021秋 泰兴市期末)请通过作图表示人眼透过空隙所能看到的范围(范围用阴影表示)。【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由于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从人的眼睛向空隙的上下两个边缘画光线,注意光是射入人眼的,两条光线之间的部分就是人眼看到的范围。11. 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的观察仪圆筒可以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根据你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圆筒的 (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若易拉罐位置不动,向左移动圆筒位置,则像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让物体靠近易拉罐,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明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时发现:孔开得较大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光斑。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孔(图乙),并用一张卡片逐渐覆盖在孔上,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图乙中合乎要求的孔是 图。【答案】 (1)A (2)变小 变小 (3)变大 (4)D【解析】(1)由图知,易拉罐左端为小孔,圆筒从右端插入,为了减小外面光线的影响,看得更清楚,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若易拉罐位置不动,当向左移动圆筒位置,减小了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变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屏上的像将变小;(3)让物体靠近易拉罐,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动,即物距减小,像距不变,像变大;(4)D图中随着卡片向上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D符合要求;ABC三图中随着卡片的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第三章 光现象3.1 光的传播目录145710光源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2.分类(1)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2)人造光源:手电筒、电灯、点燃的火把等【重点提示】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虽然能反射光,但本身并不发光,这类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反光的镜子。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传播方式(1)光的传播夜晚、我们会看到空中有许多光柱,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好像一条直线,光在所有介质中的是否都是沿直线传播呢?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归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重点提示】同种均匀介质的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要均匀。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教材剖析】[想想议议]教材P56“凿壁借光”,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利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如图所示。3.光的传播现象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站队时队列排直;(2)士兵瞄准射击;(3)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4)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保证挖掘隧道时方向不偏差。5.影子与小孔成像的异同【重点提示】关于小孔成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的性质:成倒立、大小不确定的实像;(3)成像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2.其他介质中的光速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视为,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速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3.光、声传播的比较(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最大,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速度为;(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空气(15℃)中传播速度为340m/s。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主要看这个物体是不是具有本身发光的本领且正在发光,而不是看物体亮不亮。月亮、灯光下的雪地看起来都是亮的,但它们本身都不具有发光的本领,它们都不是光源。【例1】(2020春 丽水期中)下列是光源的是( )A.闪烁的行星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C.发光的电灯D.璀璨的钻石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探究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就应该清晰的观察到介质中的光,因此选择的介质必须是透明均匀的且实验环境的光线相对较暗。具体要注意以下问题:(1)探究光在气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将烟雾装在一个较大的矿泉水瓶中进行实验;(2)探究光在液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将水注入到水槽中,再向里面加入些牛奶并搅拌均匀;(3)探究光在固体中传播径迹时,可以选择形状规则、体积较大的玻璃砖。【例1】(2021秋 翠屏区期中)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 中传播的实验。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常考1】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例1】(2021秋 海州区期中)张子健同学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常考】2探究小孔成像特点【例2】(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2)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移动(3)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 (填“清晰”或“模糊”)(4)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结论: 。【常考3】关于光速的应用【例3】(2021秋 常熟市期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km,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1. (2020 荔城区校级一模)下列物体都属于光源的一项是( )A.太阳、镜子、灯笼鱼 B.萤火虫、水母、太阳C.恒星、钻石、蜡烛 D.火把、萤火虫、月亮2.(2021秋 无锡期中)《墨经》中最早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奠定了量子通信的基础。下列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经》中这一解释不相符的是( )A.雨后彩虹 B.一叶遮目,不见泰山C.瞄准射击时的“三点一线” D.凿壁偷光3. (2021秋 清江浦区期末)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倒立像 B.圆形光斑C.三角形光斑 D.蜡烛的正立像4. (2021秋 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坐井观天”,图中表示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O点为青蛙眼睛的位置)( )A. B.C. D.5. (2020春 杭州期中)有关光和声音传播速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米/秒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快于声速D.天文学中常用光年来计算天体运行的时间6. (2021秋 溧阳市期末)据报道,科学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已知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高速摄像机每秒可拍摄2×1010帧画面。在高速摄像机拍摄24帧画面的过程中,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A.0.16米 B.0.36米 C.1.6米 D.3.6米7. (2021秋 阳信县期末)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8. (2020 娄底)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9.(2021秋 泸县期末)盛水的玻璃水槽中,倒入了较多的白砂糖;第二天,将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1)图中光的传播路径是 (直线/曲线);请你对这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 。(2)有人说“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对该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认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 (能/不能)。如果由你作出关于光是否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写出你的表述: 。10.(2021秋 雨花台区期末)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 、 像;(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的像,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1. 小张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其中有一个例子举得不正确,这个例子是( )A.影的形成 B.打靶时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2.(2020春 西城区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D.小孔成像可以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从地球发射激光到月球上,经过2.6s后接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已知激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那么地球距离月球的距离为( )A.7.8×107m B.3.9×107m C.3.9×108m D.7.8×108m4. (2020 株洲)据报道,今午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B.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C.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D.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5. (2021秋 来宾期末)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A.光速大于声速B.光速小于声速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闪电产生的地方离我们较近6. (2021秋 厦门期末)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人,为此他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关于此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像是虚像 B.人走近小孔,像变小C.像的大小与人到孔的距离无关 D.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7. (2021秋 建湖县期末)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 )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8. (2021秋 元宝区校级期中)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9.(2020 安顺)6月21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 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10.(2021秋 泰兴市期末)请通过作图表示人眼透过空隙所能看到的范围(范围用阴影表示)。11. 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的观察仪圆筒可以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根据你的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圆筒的 (A/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2)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若易拉罐位置不动,向左移动圆筒位置,则像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让物体靠近易拉罐,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明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时发现:孔开得较大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光斑。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孔(图乙),并用一张卡片逐渐覆盖在孔上,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图乙中合乎要求的孔是 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光的转播(原卷版).docx 3.1 光的转播(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