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4.3 生活中的透镜目录145711一、照相机1.原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2.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3.成像特点:成缩小、倒立的像。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如图所示。二、投影仪1.原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构造:平面镜、光源、聚光镜、凸透镜。如图所示:3. 成像特点: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到的像是 放大、倒立的像。4.使用方法(1)投影片要倒放才能保证屏幕上是正立的像。(2)若要使像变大,要将投影片移近镜头,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若要使像变小,要将投影片远离镜头,并使投影仪移近屏幕。三、放大镜1. 成像原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2. 放大镜成像特点:(1)被观察物体的像被放大了;(2)物体和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3)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重点提示】保证放大镜成正立、放大(在焦点之内)的像,移动放大镜,发现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四、显微镜1.构造: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2.显微镜的构造3.成像原理: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重点提示】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像太靠左了,应怎样调节 应向左调节物体2.为什么像靠左了还要向左调节物体呢 因为显微镜所看到的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像太靠左了,所以向左移动物体3.为什么显微镜所看到的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因为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总结: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像往哪偏,就应往哪移动物体。五、望远镜1.构造:望远镜主要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焦距较短。如图所示:2.成像原理: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经过目镜作用后成放大的虚像。3.视角: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被观察的物体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如图所示。如图 所示,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4.望远镜的作用(1)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视角变大。(2)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增加。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眼睛瞳孔大得多,能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大大增加。5.望远镜的种类(1)开普勒望远镜,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2)值利略望远镜,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键是凹透镜。(3)反射式望运镇,它的物键是口径很大的凹面镜,目键是凸透镜。光线从物镜到目镜是由其中间的平面镜反射而来的。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物体相当于点燃的蜡烛。被拍摄物体只有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才会在胶卷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重要提醒】(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还制成了各类摄像头;(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以调节像的大小。【例1】(2020 湖里区模拟)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答案】C【解析】由图知,甲照片的像比乙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甲照片时,相机与小孩的距离较大(物距较大),像距小;拍摄乙照片时,物距小,像距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投影仪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倒立制成。这里所说的的“倒立”不是相对人的视觉而言的,而是相对于被观察物体来说的。投影仪成像大小规律也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例1】(2020 德惠市模拟)如图所示的简易幻灯机,由灯泡、胶片、凸透镜组成,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 )A.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B.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C.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D.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答案】B【解析】放映幻灯时,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应增大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可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镜头略靠近胶片),故B正确。故选:B。【常考1】凸透镜一次成像的利用【例1】(2020 历下区二模)如图所示,利用“红外发热人群检测”装置,每分钟可以对500人实行快速的检测,同时监控主机中的摄像头可以对体温异常者进行人像采集。在采集过程中,被检测人群应位于摄像装置的( )A.大于f处 B.小于f处 C.大于2f处 D.f与2f之间【答案】C【解析】摄像机的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被检测人群应位于摄像装置的二倍焦距之外。故选:C。【例2】(2020 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u<f=25cm,即书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常考2】凸透镜二次成像的利用【例3】(2021秋 全椒县期末)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答案】A【解析】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A正确;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CD错误。故选:A。1.(2020 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故选:B。2.(2020 仙桃)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B.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C.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D.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答案】C【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故A、B错误;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故C正确;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不会报警,故D错误。故选:C。3. (2020 龙湖区一模)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A.电影机 B.照相机C.放大镜 D.望远镜【答案】B【解析】电影机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而图中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图中正好反映了这一成像原理,故B正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而图中反映了电影机的成像原理,故C错误。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而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是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4. (2020 长清区一模)利用凸透镜可以看到叶脉清晰的纹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B.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C.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答案】A【解析】利用凸透镜可以看到叶脉清晰的纹路,当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2020 番禺区模拟)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1所示。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将手指靠近凸透镜看指纹时,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错误;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物距会大于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由于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减小,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2020 滕州市校级模拟)阳阳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远离凸透镜时变大,虚像靠近凸透镜时变小;⑤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可能是虚像,还可能是实像,故①错误;②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②正确;③对凸透镜来说,缩小的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故③错误;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则实像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则虚像靠近凸透镜时像变小,故④正确;⑤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故⑤正确。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④⑤;故选:C。7. (2020 齐齐哈尔)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答案】凸 缩小【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8. (2020 恩施州)将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 ,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的虚像(具体描述像的性质);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 (选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答案】凸透镜 放大 远离字【解析】盛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一滴水滴在平铺的塑料纸上,水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想让字更大一些,像变大,则物距也要变大;需要凸透镜远离字,但物距始终要小于焦距。9. (2020 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4)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答案】(1)同一高度 (2)10 (3)左 缩小 右 (4)仍能【解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使蜡烛火焰的像能完整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央;(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则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f,即20cm=2f,则f=10cm;(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把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相当于减小了像距,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即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1. (2020 鄂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B【解析】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错误。故选:B。2.(2020 贵港)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由A分析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3.(2020 湘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人脸是光源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答案】B【解析】人脸不会发光,故人脸不是光源,故A错误;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故选:B。4. (2020 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C.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答案】D【解析】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D正确。故选:D。5.(2020 深圳二模)某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拍照时花菜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答案】A【解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老花镜也是凸透镜,属于同一类透镜,故A正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拍照时花菜离镜头的距离(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C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不变,焦距越大(即物体离此时的焦点近一些),则所成的像就越大;所以,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片中的像较大),镜头的焦距需调得大一些,故D错误。故选:A。6.(2020 河南模拟)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成的是实像,乙图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大C.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变小【答案】D【解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BD、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小,故B错误;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的像变小,故D正确。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故选:D。7. (2020春 雨花区校级月考)某天文爱好者小孙喜欢在万籁俱寂、繁星满天的夜晚仰望星空,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答案】D【解析】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成像的原理是不同的,故AB错误;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焦点附近,故C错误;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故选:D。8.(2020 合肥一模)关于“像”,小聪列举了如下四个成像实例,其中属于虚像的是 (选填序号即可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放大镜成像)。【答案】②④【解析】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照相机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镜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9.(2020 陕西)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答案】会聚 二倍焦距 靠近【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即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减小,即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石碑。10. (2020 威海)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l)实验l: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当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l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l成的像相比 (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1)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 (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 (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答案】 (1)下 10 (2)不动 较暗 (3)能 正倒【解析】(1)由图知,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比较靠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直到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如图,物距:u=40cm﹣20cm=20cm,像距:v=60cm﹣40cm=20cm,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满足条件:u=2f=20cm,凸透镜的焦距:f=u=×20cm=10cm;(2)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是通过小孔成像,小孔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光屏的位置不动;凸透镜成像是把照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会聚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的光线形成的,由于照射到小孔以外的光线被遮光板阻挡,传播到光屏上的光线少,所以像的亮度较暗;(3)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看到的虚像仍在原来光屏的位置;物距等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通过平面镜物体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两次成像的倒正和虚实不同。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4.3 生活中的透镜目录145711一、照相机1.原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2.构造:由镜头、胶片、调焦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3.成像特点:成缩小、倒立的像。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近,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远,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如图所示。二、投影仪1.原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构造:平面镜、光源、聚光镜、凸透镜。如图所示:3. 成像特点:在使用投影仪时,所得到的像是 放大、倒立的像。4.使用方法(1)投影片要倒放才能保证屏幕上是正立的像。(2)若要使像变大,要将投影片移近镜头,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若要使像变小,要将投影片远离镜头,并使投影仪移近屏幕。三、放大镜1. 成像原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2. 放大镜成像特点:(1)被观察物体的像被放大了;(2)物体和通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3)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重点提示】保证放大镜成正立、放大(在焦点之内)的像,移动放大镜,发现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四、显微镜1.构造: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2.显微镜的构造3.成像原理:被观察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重点提示】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像太靠左了,应怎样调节 应向左调节物体2.为什么像靠左了还要向左调节物体呢 因为显微镜所看到的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像太靠左了,所以向左移动物体3.为什么显微镜所看到的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因为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总结: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像往哪偏,就应往哪移动物体。五、望远镜1.构造:望远镜主要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焦距较短。如图所示:2.成像原理: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二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所以经过目镜作用后成放大的虚像。3.视角: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被观察的物体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如图所示。如图 所示,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4.望远镜的作用(1)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视角变大。(2)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增加。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眼睛瞳孔大得多,能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亮度大大增加。5.望远镜的种类(1)开普勒望远镜,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2)值利略望远镜,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键是凹透镜。(3)反射式望运镇,它的物键是口径很大的凹面镜,目键是凸透镜。光线从物镜到目镜是由其中间的平面镜反射而来的。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物体相当于点燃的蜡烛。被拍摄物体只有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才会在胶卷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重要提醒】(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还制成了各类摄像头;(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以调节像的大小。【例1】(2020 湖里区模拟)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2、投影仪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倒立制成。这里所说的的“倒立”不是相对人的视觉而言的,而是相对于被观察物体来说的。投影仪成像大小规律也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例1】(2020 德惠市模拟)如图所示的简易幻灯机,由灯泡、胶片、凸透镜组成,要使幻灯机屏幕上的清晰像更大一些,则应( )A.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B.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C.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远离胶片D.将幻灯机靠近屏幕,同时镜头略靠近胶片【常考1】凸透镜一次成像的利用【例1】(2020 历下区二模)如图所示,利用“红外发热人群检测”装置,每分钟可以对500人实行快速的检测,同时监控主机中的摄像头可以对体温异常者进行人像采集。在采集过程中,被检测人群应位于摄像装置的( )A.大于f处 B.小于f处 C.大于2f处 D.f与2f之间【例2】(2020 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常考2】凸透镜二次成像的利用【例3】(2021秋 全椒县期末)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1.(2020 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2.(2020 仙桃)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B.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C.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D.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3. (2020 龙湖区一模)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A.电影机 B.照相机C.放大镜 D.望远镜4. (2020 长清区一模)利用凸透镜可以看到叶脉清晰的纹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B.叶脉应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C.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它的相同5.(2020 番禺区模拟)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1所示。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6.(2020 滕州市校级模拟)阳阳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远离凸透镜时变大,虚像靠近凸透镜时变小;⑤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7. (2020 齐齐哈尔)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8. (2020 恩施州)将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 ,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的虚像(具体描述像的性质);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 (选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9. (2020 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4)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1. (2020 鄂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2.(2020 贵港)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3.(2020 湘潭)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人脸是光源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4. (2020 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C.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5.(2020 深圳二模)某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拍照时花菜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6.(2020 河南模拟)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成的是实像,乙图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大C.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变小7. (2020春 雨花区校级月考)某天文爱好者小孙喜欢在万籁俱寂、繁星满天的夜晚仰望星空,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8.(2020 合肥一模)关于“像”,小聪列举了如下四个成像实例,其中属于虚像的是 (选填序号即可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放大镜成像)。9.(2020 陕西)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10. (2020 威海)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几个光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l)实验l: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当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l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遮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l成的像相比 (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1)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 (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 (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 生活中的透镜(原卷版).docx 4.3 生活中的透镜(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