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 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咏雪》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之一。本课通过讲述晋朝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象力丰富,但阅读时间缺乏,生活阅历较少,很难进入诗歌的阅读感受层面,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较差。《咏雪》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有挑战性。这篇浅显的文言文,语言文字理解起来不难,且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复述故事,积累常用文言语汇。2. 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3. 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教养,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四、说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根据课标要求与学生情况,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出示纪晓岚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写的是什么吗?(雪)古人把雪花比喻为随风漫天舞的羽绒,雪花洁白、轻盈、飘逸,它还像什么呢?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现在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她是怎么写雪的,马来读读《咏雪》这篇文章。板块二、知识加油站(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二)创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的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板块三、初读课文、梳理字词1、读准字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咏雪》,学生标记诗中的生字词。要求: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语句通顺流畅,不多字,不少字。出示重点字音:这些字你认识吗?谢太傅(fù) 雪骤(zhòu) 差(chā)可拟(nǐ) 柳絮(xù)无奕(yì) 谢道韫(yùn)2)、请一生朗读字词,全班正音。师点出“傅、差”的正确读音。3)、听录音跟读。4)、全班齐声朗读课文。2.读准节奏。根据文意读准节奏,如果朗读时句中要停顿,应该在哪几处画上“/”线?(1)师举一例。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并且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2)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划分节奏: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通俗说就是词组间断句。(3)练习巩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然后划分。(4) 师: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划出的节奏,男生再齐读课文。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结合注释翻译重点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板块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就是简洁凝练,短短数十字就能道出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那这篇文言短文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两个答案都满意,故“笑乐”板块五、探究研读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一)、教师引导、品读赏析: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教师归纳明确:(1)认为“撒盐”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2)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2、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教师归纳明确:(1)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2) “笑”前喻,“乐”后喻。(3)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3、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4、学生看板书尝试背诵板块六、拓展延伸、积累名句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学生背诵展示,教师补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板块七、课堂小结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板块八、布置作业1、背诵《咏雪》2、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第一、三题。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咏 雪》雪骤 纷纷撒盐 柳絮大笑乐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确主旨。八、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重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在前面几个具有坡度的环节铺垫下,也顺利突破。借助多媒体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环节,节省了上课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操。整堂课,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再次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其他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呈现给学生一个更优质的课堂。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