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2我们小点儿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2我们小点儿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我们小点儿声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 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我们小点儿声》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第四课内容,本课包含教室里面有点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三框内容组成,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它与本单元其他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 2.本课教学主要通过了解吵闹环境带来的危害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积极寻找、讨论降低音量的好方法,明理导行,使学生明白保持小点儿声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质的体现,认识到在我们共有的场所保持小点儿声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本课各知识点的关系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明理到导行的过程。
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降低音量的好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意识,养成小点儿声说话的文明习惯。
学习难点 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心理趋于稳定,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时期。经过一年的学校集体生活,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打扰他人的意识,对公共空间要讲文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过集体生活,但自控能却不是很好,容易不自觉的大声打扰别人,他们对哪些声音会影响他人,什么情况下应该小点声并不十分明确。同时,他们也不喜欢吵闹声,但是缺乏正确应对的方法,所以,需要继续帮助学生养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小点儿声说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影像对比及观察到教室里吵闹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不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小点儿声”的意识。 2.通过分享降低音量的好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在教室中每个人都要小点儿声,并能将好方法运用于校园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在校园中小声说话的文明习惯。 3.通过观察分享其他公共场所也要小点儿声说话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营造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而能自觉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完成调查表: 公共场所为什么要小点儿声应该怎么做例:医院
学习策略 本课教学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结合启发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与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有序开展学习活动,突破课堂学习目标。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呢? 师:美妙的声音让人心情愉悦,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校园中的声音,请大家认真听一听,说说你喜欢这样的声音吗?为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美妙的声音。 学生认真聆听声音,说说自己是否喜欢并说明原因。 通过学生分享生活中美妙的声音和教室里的声音嘈杂声对比,使学生初步认识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小点儿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本课课题。
环节一 教室里面有点儿吵 师:看来这样吵闹的声音大家都不喜欢,那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我们班还有哪些时候也比较吵? 师: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吵闹的环境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师:看来这对我们的影响还真不小啊!学会控制音量不仅是良好的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纪律要求,让我们一起看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的规定吧。 1.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教室里吵闹的现象。 2.学生思考并分享吵闹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3.学生听听医生的介绍。 4.学生齐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通过学生分享日常观察到的教室里吵闹的真实生活场景,感受嘈杂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不悦,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小点儿声说话就是文明的体现,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小点儿声”的意识,突破学习目标一。
环节二 做个“小小调音师” 师:学会控制音量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小点儿声呢?你有哪些好方法呢? 师:当小组讨论时,你有什么好办法降低音量吗? 师:当同学们进出教室时应该怎样降低音量?在校园生活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自律、懂尊重,音量控制才会有实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找到不少控制音量的好办法了,现在就让我们做个“小小调音师”吧! 师:由几只音量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快来帮帮忙吧! 师:大家都是合格的调音师呀!在校园活动时我们要时刻心中有他人,自觉控制音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变成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乐园。 1.学生倾听小组讨论要求。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4.学生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寻找降低音量的好方法。由于二年级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本活动中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场景让学生逐一进行讨论降低音量的方法,在想办法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公共场合下每个人都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将这些好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养成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文明习惯。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当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落实,突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
环节三 这里也要小点儿声 师:同学们,除了校园中,在其他公共场所我们也需要小点儿声,可是有人这样做。 师:如果你是旁边的人你会怎么想? 师:他们这样做不仅损坏了自己的形象,也打扰到了其他乘客,是不尊重他人、不文明的表现。 师:你还知道在哪些公共场所要小点儿声呢? 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小点儿声呢?课下再去找找吧。安静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如果我们能保持小点儿声说话,专心聆听,我们就会听到许多美好的声音。你听。(绘本:声音) 同学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每个人的责任。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可以做到小点儿声说话。 1.学生观察图片。 2.学生分享自身经历及感受。 3.学生分享课前调查表。 4.师生配乐齐读《声音》。 通过观察分享其他公共场所也要小点儿声说话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营造安静的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而能自觉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达成课堂学习目标三。
达标检测 开展为期一周的“控音小达人”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2.我们小点儿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