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公共参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时代大任。
1、必备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认识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________,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________、时代条件、________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________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正确态度
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________、去其糟粕”,____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________、革故鼎新”____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____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当代价值
(1)________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____。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________,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________。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________、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 )、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 )、鼓励人们( )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 ),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4.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
(1)不忘本来才能(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多优秀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 )。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自我检测
1.2021年,三星堆祭祀区6座祭祀坑的发掘全年持续引来巨大关注。铜尊、铜壘、玉璋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青铜大面具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国考古工作的巨大成就( )
①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
②丰富了时代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④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考古学研究的话语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全球治理的改革诉求中,借鉴了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传统智慧……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可以解决中国和世界发展中所有问题
②能够为理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营养
③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唯一的指导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壬寅虎年,两岸民众在春节期间热烈互动,通过线上线下贺新春、话亲情、赏花灯、吃汤圆、盼团圆,在网络视频上频频“刷屏”,将“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推向高潮。可见( )
①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这启示我们( )
①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②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③传统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春节期间,杭州大运河畔的桥西历史街区出现了一个外观喜庆的“门锁亭”,路人只要走进“门锁亭”就能录制一段新春祝福发送给家人或朋友。这不仪能给亲友一个温暖的惊喜,也给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浓浓的新年仪式感。可见,“门锁亭”( )
①能最大限度超越时空局限,创新年俗的表达方式
②既保留了年俗的具体内容,又赋予年俗新的特征
③旨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借助现代科技之力,变革了文化资源的传递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21年9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5年初步构建,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2035年全面建成。建成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主要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城乡建设首先要培育发展好当地历史文化
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 )
①全盘吸收各种外来文化
②抛弃传统文化,另辟新路
③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古人将浪漫写进文字里,而中国航天将浪漫写在宇宙中。月球车叫“玉兔”,探月工程叫“嫦娥”,载人飞船叫“神舟”,卫星系统叫“北斗”,行星探测器叫“天问”,火星车叫“祝融”……这些名字带着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美好愿景。这种“中国式浪漫命名” ( )
①丰富了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基本内涵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激发了文化共鸣和科技创新的自豪感
④引领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繁荣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题铭。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但在书写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由此把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书法形成了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以及手札、手卷、扇面、条幅、对联等多种形式。对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文明的重要见证,对传承世界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③汉字书写中华文化,它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④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 )
A.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B.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C.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
四课前预习
1. 封建社会 认识水平 社会制度 陈旧过时 取其精华 改造 推陈出新 创造 批判 不忘本来 创新 精神标识 共同体意识 有益借鉴 求同存异
2.(1)核心思想
(2) 自强不息 孝老爱亲
(3)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3.文明历史
4.(1)开辟未来
(2)精神标识
(3)有益借鉴
(4)国际关系
五自我检测
1.B
2.C
3.B
4.A
5.C
6.C
7.D
8.C
9.C
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