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掌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和主导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3)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和主导性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增强直观效果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引领课的分析,同学们对一些问题有所了解。知道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利用呢?我们就上节引领课所产生的问题继续探讨,对农业区位因素进一步的掌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新的问题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
【新问题组】
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并详细举例说明。
2、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并详细举例说明。
【结果交流,课堂展示】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光照、热量和水分)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地形 影响农业类型:平原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畜牧业或林业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如我国东南丘陵酸性红壤宜种茶树
水源 是农业稳产的保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 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科技 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问题拓展(再次质疑)】
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
4、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
6、公路边上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          
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2.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有机肥、农家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市场最终决定该地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2题,使用有机肥、农家肥,采用生物防治虫害,可以避免蔬菜、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C 2.B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据此完成第3~4题。
3.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  )
A.水分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  )
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C.改善光照
D.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第3题,从题干中的“海拔高”可知,造成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原因是地形。第4题,由材料可知,后来玉米成熟的原因是运用地膜覆盖技术调节热量。
答案3.B 4.B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若干意见》是我国关于“三农”问题最新的“一号文件”。据此完成第5~6题。
5.“一号文件”的印发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农民的积极性,“一号文件”属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  )
A.市场因素 B.政策因素
C.科技因素 D.交通因素
6.“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这说明(  )
A.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是快速变化的
B.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C.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D.影响农业的政策因素是不会变化的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一号文件”属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国家政策。第6题,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实施了几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政策因素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与完善,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5.B 6.C
22.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10分)
答案:①沙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②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的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③ 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规律点拨】
(1)农业区位因素要综合分析,既要分析自然因素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要主导性的分析,因地制宜。
【课堂小结】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社会区位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
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农业的区位因素是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重点掌握,虽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区位产生哪些影响,这就上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们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课后作业】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板书设计】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自然区位因素 二、社会区位因素
气候 市场
地形 交通
土壤 政策
水源 劳动力
技术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