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资源简介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一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的能量的传递。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前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呼应,又对后面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和气候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铺垫的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能量传递过程,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所呈现的资源非常少,只有两段文字和一幅图。仅用教材的资源学生很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要合理补充。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同学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专业名词较多(如地面反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等)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不宜多采用讲授法。我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分别图示讲解,这样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又由于本节内容主要是比较抽象的空间能量传递的过程,所以用图示法和演示法来教授是很好的方式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能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学生能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3)学生能够利用本节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受热示意图等图表进行识图和绘图,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拟人、比喻等形象生动的讲解法,学生能从新的角度对地理事物进行从新认识和体会。
(3)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对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全球温室效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低碳意识。
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生动形象学习,学生从探究和学习地理事物和现象中获得乐趣,陶冶豁达、积极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大气受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点。
(2)由于与后面的热力环流等知识相呼应,故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差异性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重点。
明确地球表面是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能力欠缺,故学生真正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空间环节是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结合PPT演示和板书
【导入】相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温度却有很大的差异,提出设问:为什么大气的厚度会影响地面的辐射强度呢?太阳辐射等于气温吗?
【老师】PPT投影大气的分层图,对大气成分和光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空气成分和光的内容有充分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分步讲解具体知识内容: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形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动态展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动画,由繁入简,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
三、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大气的厚度会影响地面的辐射强度呢?(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理解什么是太阳辐射,什么是气温,同时得出结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原理对晴天、阴天的日温较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思维的延伸。《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的思维态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烟熏抗霜冻”的做法进行评价,发展学生思辨的能力,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板书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吸收、反射、散射
3、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