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标志。
难点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
4.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1)内部条件:一是社会主义_____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____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 ____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____。
三是____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2)外部条件:四是___有利于中国加快向___的转变。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1)________的胜利、________的诞生、________的确立和________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________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____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指导思想:_______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端(标志):1919年______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领导力量:______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________应运而生。
(4)革命道路:以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
(5)革命历程:在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阶段后,于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__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________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建立______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属于______的范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了_________的东方阵线,极大地改变了__________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______________的斗争。
4.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时间
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对________和对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________。
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6年,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的确立。
五自我检测
1.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础
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无数的“中国奇迹”、“神舟”飞天、“嫦娥”驻月、“蛟龙”入海、天眼、悟空、国产大飞机、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举办冬夏两次奥运会城市等等。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C.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
①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经过"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 )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我国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转变
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实现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6.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意味着( )
A.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C.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取得重大成就
7.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①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我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这些成果的取得( )
①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主要得益于过渡时期制定和实施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1956年的歌曲《小燕子》唱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综合下面资料信息可知( )
①社会主义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我国逐步“一化三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④我国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有一位在旧中国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当被问到为什么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时,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他回顾了自己在旧中国梦想兴办民族工业教国图强时,却受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挤压的历程,又历数了新中国当时的建设成就,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这说明了( )
①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国营经济成为新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③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课前预习
1.(1) 国营经济 主导性 私营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经济
(2) 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
(2) 文化大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3.(1) 1917 马克思列宁主义
(2)五四运动
(3) 1921 中国共产党
(4)农村包围城市
(5) 大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6) 无产阶级 工农联盟
(7)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8)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9) 封建专制政治 人民民主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 世界政治力量 争取解放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
(2)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化三改”
5.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五自我检测
1.D
2.B
3.D
4.C
5.A
6.C
7.C
8.C
9.C
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