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思考:
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你准备好吗?
你知道哪些法律知识?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合作探究
核心素养
素养水平
能够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应用水平
依法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认知水平
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什么事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型。
教学重点 违法无小事
教学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第一目
违法无小事
导学问题
1.法不可违的原因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合作探究
运用经验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一. 违法无小事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
一. 违法无小事
法律规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指引作用
思考: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
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去拿建筑工地的铁卡子
导致
对法律认识的误区
形成
违法行为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么?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①引导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法律的强制作用)
(3)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1.法不可违的原因/法律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怎么样才能不违法?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认识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
(1)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给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民事违法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镜头二
行政违法
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三
刑事违法
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违法行为的分类
种 类 定 义
民事 违法
行政 违法
刑事 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教材P47
情 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 轻
较 轻
严 重
物权法
(民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法规)
刑 法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知识归纳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比较学习
分类 不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案 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民事责任 捡到他人手机据为己有
不让子女上学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网 殴打他人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最严重(犯罪) 刑事处罚 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吸毒
合作探究
知识提升
无论是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 罪)
合作探究
第二目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合作探究
探究与分享
镜头二
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
(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阅读教材P49“探究与分享”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合作探究
探究分享
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
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
合作探究
探究分享
镜头一
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给买方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卖方的信誉度降低,影响双方继续进行合作。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合作探究
探究分享
镜头二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
合作探究
探究分享
镜头三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民法规范的内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合作探究
课堂笔记
如何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新知讲解
拓展提升
范冰冰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直接体现了法律( )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
B.告诉我们必须做什么
C.告知我们不应当做什么
D.提示我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C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2.根据违反法律的不同,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拾到别人丢失的东西拒绝归还
②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③在网上制造、传播谣言
④欠别人的债,到期不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B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3.在全国抗击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张某某不戴口罩、拒绝配合防疫人员核查,还辱骂工作人员,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B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4.遵章守法要求我们做到( )
①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抵制各种诱惑
②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④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