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文本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文本解读

资源简介

备课方案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全诗共有5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2、3、4节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面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重点词句。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妈妈—孩子”这样的关系,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引发思考。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课后第三题是选做题,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或想了解其他植物如何传播种子,可以做一做。引导学生先观察选做题中提供的三幅图画,再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柳树、樱桃树和凤仙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选用课文提供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会认字:采用随文识字,如“纷纷出发”。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再逐节出示课文,让学生根据拼音将课文读熟练;再按顺序出示课文中的会认字进行检测,然后出示拼音,提高重复出现率,加强记忆,如第1小节中的“如果、四海为家、植物、旅行”。其中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可以重点教学,如结合音、形、义,先反复认读,再组词。
多音字:“为、得”两个多音字,日常使用率较高,应着重强调。首先出示多音字,再回到文中找读音,在语境中对多音字的读音进行区分,并能够正确组词。
会写字:6个左右结构的字(法、如、娃、她、知、识),2个独体字(毛、更),2个上下结构的字(公、它)。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做到结构紧凑。与此同时,“娃、她”两个字,需要注意的是“女”字作为偏旁的时候,第3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公、它”书写时要上小下大。“毛、更”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找主要笔画,字的重心就体现在这一笔上。
2.阅读理解
这是一首具有童真的趣味性科普诗歌,主要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诗歌共分为5小节。可以将诗歌按照“提出问题—举例分析—观察总结”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大部分。第2~4小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3.积累表达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将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比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诗歌第2~4小节句式一致,教学时可出示相关植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像什么?帮助它传播种子的是谁?理清以后,再照着第2小节的形式练习说话,迁移到认识其他植物。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类文迁移
教学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时,可以链接德国安妮·默勒的《一粒种子的旅行》等科普知识类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读一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备教学资源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1.自体传播
所谓自体传播,就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赖其他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有些蒴果及角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分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成为二次传播者。
2.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鹌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到远方。
3.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含有气室、比重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是典型的靠水传播的种子。
4.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分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被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为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5.蚂蚁传播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角色。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消耗掉所有的养分,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次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中。
6.哺乳动物传播
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形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