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备考导航】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考点 内容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 (1)从命题内容上看,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居多 (3)试题材料多为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社会实践等 (1)通过学习,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形成哲学知识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3)关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等事例,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知识体系】【考点解析】【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 世界观区别 ①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形成不同: 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世界观自发形成的③特点不同: 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②哲学就是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 方法论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提醒】①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②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⑴具体科学知识①分类: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如:经济、政治、法学、历史等)c.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②揭示的规律: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 哲学 具体科学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揭示的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特别提醒】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也可表述为: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⑶历史上不同的理论表达: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⑶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即: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b.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微粒说: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即: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 = 物质。原子的属性 = 物质的属性。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局限性: 第一,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第二,机械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否认联系的多样性。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a.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二不是指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特别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⑷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b.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客观唯心主义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b.客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特别提醒】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②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要一律提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不能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要全盘否定。唯心主义在认识领域强调反思的作用,对认识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④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⑸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①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②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是不可能的,二元论的实质偏向于唯心主义)【特别提醒】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③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③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④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提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⑴毛泽东思想。①主要代表:毛泽东②来源时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③精髓:实事求是④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⑤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①来源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②作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②作用: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特别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题模板】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原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易错剖析】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都能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解析】哲学是追求智慧之问,不一定能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解析】哲学是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不能说是包罗万象。哲学是哲学家的事。【解析】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说只是哲学家的事儿。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哲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力量。哲学包括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解析】具体科学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哲学离开了具体科学知识就会干涸和枯萎。【答案】正确。【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所以哲学离开了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解析】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思想,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解析】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起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解析】哲学起源于实践。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解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都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解析】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哲学研究世界的全部。【解析】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不是全部世界。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猜想和想象。【解析】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解析】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解析】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首要问题。【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首要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点是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种宝贵的猜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或者认为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解析】命,乃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成功者的谦词,是古代命定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答案】正确。【解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所以哲学史上虽然是两个对子,但只有两大阵营或两大派别。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也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错误。唯心主义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他的存在对人类的认识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解析】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解析】旧哲学当中有形而上学也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了辩证法。旧哲学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解析】旧哲学当中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原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原是德国古典哲学,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原因在于是改造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能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解析】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能推动时代的前进步伐。7.是否关注人民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统一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解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们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的哲学是百科之母,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解析】真正的哲学也不是百科之母,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真正的哲学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把握了所处时代的脉搏。【答案】正确。【解析】哲学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真正的哲学是时代将神的精华,把握了所处时代的脉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了改造世界。【答案】正确。【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最基本的观点。改变世界体现了实践的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顶峰。【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不能说达到了顶峰。13.毛泽东思想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