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学案 2022年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学案 2022年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含答案)

资源简介

把握世界的规律
【备考导航】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内容
把握世界的规律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向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 (1)从命题内容上看,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问题的精髓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3)试题材料多为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社会实践等 (1)通过学习,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2)形成哲学知识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3)关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等事例,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知识体系】
【考点解析】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⑴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⑵联系的特征:
特征 含义 表现 方法论
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离开事物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多样性(形式不同)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特别提示】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②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观点是主观的。
▲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 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辩证法 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b.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②联系: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⑷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特别提醒】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部分优化组合形成整体时,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部分以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⑴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⑵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⑶新事物:
①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②为什么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③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⑷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③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重要提示】①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③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看形式的新与旧,不是看出现的时间顺序的先与后,也不是看一时力量的强与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⑴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生活中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连续性、稳定性都属于量变)。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同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渐进、不显著(静止状态)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根本、显著(运动状态)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向前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特别提醒] 图示法理清运动、变化、量变与质变、发展的关系。
⑵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观(辩证关系) 决定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 ③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需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随意促成事物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⑶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事物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辩证否定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
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c.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a.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b.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c.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⑴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⑵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口诀法巧辨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几种错误观点。
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事物包含两个方面,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不应称为矛盾,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称为矛盾。而“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
②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矛盾则是矛盾的具体表现。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总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或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方法论】
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特别提醒】“对立统一关系原理”不是“对立统一规律”
2.矛盾问题的精髓
⑴矛盾的普遍性:
①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含义(原理内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维度、横向角度);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维度、纵向角度)。
③方法论: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C.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提示】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特别提醒】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
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③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⑵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特别提示】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①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意义: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复杂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a.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⑵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单一矛盾中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区别 含义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不起主导作用
联系 相互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相互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①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a.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b. 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特别提醒】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于一个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标志性词语:关键、重点、中心、重心、根本任务、核心、重中之重、牵牛鼻子、突出任务、核心问题、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 标志性词语:抓主流、识大局、全局意识、主体、主题、本质、辨方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进程。 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适用情况:一般“做事情”时使用 适用情况:一般“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时使用
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特别提醒】正确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①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特别提醒】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问题)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5、6、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
【答题模板】
一.联系观
1.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或联系客观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
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作用。+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材料
2.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
【答题要素】
相互联系+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答题模板】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
【答题要素】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答题模板】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规划同时必须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4.结合材料,用联系的多样性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
多样的+本质的联系+多种条件
【答题模板】
①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要看到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也不能忽视那些长远的 间接的和本质的联系。。。
③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5.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客观性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
本身固有+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建立新的联系
【答题模板】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根据与实践的关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③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6.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答题要素】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
【答题模板】
①系统具有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
1.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其他观点+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材料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材料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的状态)。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材料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材料
2.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关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渐进性和飞跃性)分析。。。
【答题要素】
量变和质变+量变对质变+质变对量变
【答题模板】
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④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结合材料,运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
综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题模板】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结合材料,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与。。。的关系。
【答题要素】
综述关系+同一性+斗争性+既对立又统一
【答题模板】
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连结,相互贯通,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属性;
③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属性;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
【答题模板】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③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的知识,谈谈。。。
【答题要素】
不同事物+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答题模板】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题要素】
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题模板】
①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不同的矛盾
④要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发展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
⑤要具体分析把握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的各自特殊性。
5.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分析。。。
【答题要素】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答题模板】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③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
主要矛盾的地位+次要矛盾的作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答题模板】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
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答题模板】
①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又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答题要素】
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答题模板】
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9.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答题要素】
一分为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答题模板】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哲学原理】
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一)联系观(共有5个哲学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共有3 个哲学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共有7个哲学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同时,它们在一定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原理13,14共同的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辨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共2个)
1、证否定观原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易错剖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解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解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尽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4.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解析】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6.要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解析】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
7.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8.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解析】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9.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也是永远不变的。
【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但它自身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变化。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解析】运动和变化既有的是前进的,有的是是倒退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变化。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解析】新事物一般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从4G到5G是变化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4.新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解析】任何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只有质变才有意义。
【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发展。因此,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量变、质变同样有意义,我们不能强调一点而否定另一点。也不能比较谁更重要。
7.发展一定是质变,质变一定是发展。
【解析】发展一定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8.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解析】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方面的变化。二是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9.5G手机是对4G手机的颠覆性变革,具有强大生命力。
【解析】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5G手机吸取了4G手机的合理成分,不是颠覆性变革。
10.发展的实质是新旧事物的相互取代。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不是新旧事物的相互取代。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双方力量均衡。
【解析】矛盾双方力量不均衡,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关系,不能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两个方面。
【解析】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两个方面。
4.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解析】两个事物必须处在统一体中,才有能存在矛盾。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6.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解析】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一方是对立,一方是统一。
【解析】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
【解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0.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解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13.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解析】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者直接说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4.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答案】正确。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5.精准扶贫体现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精准扶贫体现了矛盾的特殊,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