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导学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导学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
岩石与地表形态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4.了解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的影响。6.了解交通线路建设的发展特点。
【重点关注】
聚落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4.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
5.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的影响 6.交通线路建设的发展特点
【知识清单】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 聚落:指人类从事 、 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 、分布、 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 、 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 。
(3)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 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4)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上,形成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等
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
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
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西部 、东部 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区:特征:一般呈
原因:地形平坦,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 ;人口和聚落稠密的平原地区
(2)山区:特征:公路多呈“ ”字形分布
原因:地形复杂,地势起伏 ,减缓道路坡度
4 . 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 、经济、 、交通技术、 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①选择有利 (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
②避开 地段(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③尽可能 工程造价(平原地区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
④设法减少对 的破坏(青藏铁路主要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
地形 交通线路 原因 选线原则
布局 形态
平原地区 稠密 网状 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山区 稀疏 呈“之”字形 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限制因素较多
5.交通线路建设的发展:
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 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 的交通设施.
交通线路修建时,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 ;横跨山谷 ;高山生态环境脆弱区以 代路,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等。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 、开挖河道、 、修建水库等。
【课上检测】
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2.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3.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4.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浙西南山地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溪谷 B.绿洲 C.盆地 D.冲积扇
6.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区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结合诗句推测推测该流域古村落至今大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建设美丽乡村 B.经济比较发达 C.特色小镇带动 D.交通相对闭塞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9.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10.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知识清单答案】
(一)1 . 生产、生活、 房屋建筑 2. 类型、规律(1) 团聚型、棋盘式(2)带状(3) 河谷 (4) 冲积扇、条带状(二) 1 . 地形、 水文、 人口、 科学技术2. 稀疏、 稠密 3. (1) 网络状、少 (2) 之 、 大 4 . 自然、 社会、 生态 、地形、不利、降低、生态环境5.科学技术、现代化、隧道、建桥、桥 二、 填海造陆、 修筑梯田
【课上检测答案】
1.D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故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式分布,A错误;我国南方山区村落规模较小,一般分布于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故D项正确。
2.C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可以判断出。
3.A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可以判断出。
4.B ②位于河流两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5.A 本题考查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分布。影响聚落分布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因素。根据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可知,该地区地形崎岖,河流众多,古村落主要沿溪谷分布,A对,BCD错误。故选A。
6.D 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从诗句意思可以理解,道路塞、交流疏,可以得出交通不便古村落保存完好,说明受外来影响较少。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B 水分是决定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水源比较充足,是城镇布局最好场所,因此选D。
8.A 从图中的公路和铁路分布状况可观察出: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环状分布,D正确。
9.C 依据所学知识:水源是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城镇、人口和交通线的主导因素,因此只有C项正确。
10.A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逐渐增多,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河流下游断流,人们为了获得水源生存,只好从下游向上游水源丰富的地方迁移。所以A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