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2) 导学案 【学习目标】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重点关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 4.季风环流【知识清单】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地球 →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 → 气压带和风带的 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陆地面积:北半球 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于海洋。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 、 气压中心切断。3.大气活动中心: 压和 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大气活动中心。4.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 →气流 →近地面形成亚洲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 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5.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 →气流 →近地面形成亚洲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 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6.以北半球为例:时间 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被切断的气压带 陆地上 太平洋 大西洋七月 陆>海 陆<海 压带 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一月 陆<海 陆>海 压带 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三)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的盛行风风向随 而发生明显变化。2、成因: 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形成季风。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因为东亚背靠着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面对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3、形成: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形成原因 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的季节移动夏季风 风向 季风 季风性质 暖湿 湿热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冬季风)强冬季风 风向 季风 季风性质 干冷 干暖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强弱 (较夏季风)强 (较夏季风)弱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课上检测】1.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以北半球为参照)(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与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移动方向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相反读局部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问题。2.就南半球来说,该图反映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3 .A. B两地的气压性质( )A.A是高压 ,B是低压 B. A是低压,B是高压C. A、B都是高压 D. A、B都是低压4.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5.冬季亚欧大陆上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洲低压 D. 阿留申低压下图为1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6.图中四地大气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①地气流上升运动 B.②地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C.③地吹西南风 D.④地吹西北风7.该月份( )A.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B.北半球为冬季C.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频发生 D.华北地区桃花盛开8.图示区域内被切断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读图,完成22~23题。9.上图是“亚洲某月季节示意图”,该图最能反映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下图是“亚洲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表示7月份的风向 B. 图B表示1月份的风向C. 季风①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 季风②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知识清单答案】(一) 1.公转、 南北、南北2.北、南 (二)1.大于2.快、高、低3.高、低4.快、下沉、高压、副极地、5.快、上升、低压、副热带高压带6.副热带高、印度、副极地低、蒙古西伯利亚(三)1、季节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风带、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课上检测答案】 1.A 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A正确,B错误。也就是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C错误,D错误。 故选 A。B 图中的气压带风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A 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是高压控制,海洋是低压控制。A位于亚洲大陆上,是高压,B位于太平洋,是低压,A对,B、C、D错。4.C 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辐散,高压中心东部吹西北风,南部吹东北风。图中亚洲东部C点位于高压中心东部,风向是西北风,C对。A、B、D错。5.A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6.D ①地是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运动,A错;②地是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B错;③地位于高压的南部,吹东北风,C错;④地位于高压的东部,吹西北风,D正确。7.B 1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海南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A错;1月是北半球为冬季,B正确;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C错;华北地区桃花3月盛开,D错。8.A 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在大西洋上的叫冰岛低压;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的叫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A正确。9.D 图示东亚盛行西北季风所以为1月份,受亚洲高压的影响 故本题选择D。10.C亚欧大陆内部为高压是北半球的冬季,图A表示1月份的风向,A错;亚欧大陆内部为低压是北半球的夏季,图B表示7月份的风向,B错;季风①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对;季风②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D错。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1)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气压梯度。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会促使大气如何运动。4.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有哪些。5.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6.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重点关注】气压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3.水平气压梯度力会促使大气如何运动 4.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5.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知识清单】一、大气的水平运动: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 叫作气压梯度。2.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 ,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3.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 ,这就形成了风。4.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5.风是在 、 、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方向 垂直于 ,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作用 促使空气由 压区流向 压区,形成风,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影响 不影响风速 对风有 作用,可减小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大小 由 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随风速 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 状况有关6.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1)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 于等压线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地转偏向力规律:a、永远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不偏。b、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 ;物体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 。(2)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 于等压线。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低压在 。(3)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 。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后,低压在 前。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 ,称为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 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量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大气环流规律: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位之间的和 。下面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大气运动的情况。三圈环流由 环流、 环流和 环流组成。三圈环流形成了 个风带和 个气压带。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我们看下面这个变式图。【课上检测】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空气的上升与下沉C.地球自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2.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A. B. C. D. 3.以下有关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图中c表示地面摩擦力,a表示地转偏向力B.图中c表示风向,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图示情况应发生在南半球,因风向偏左D.图示情况不可能发生在近地面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4.图中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6.④处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示意图可以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运动与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7..若此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乙在近地面,则( )A.①处风向为西北风 B.③表示极地东风带C.甲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因素 D.乙气压带控制下气困性质为热干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8.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9.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 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 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D. 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 B. 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 D. 全球有三个风带【知识清单答案】1. 气压差 2. 气压梯度 3.水平运动 4.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等压线、垂直、相反、高、低、风向、阻碍、气压梯度、增大、下垫面6.(1)一致、垂直a、右偏、左偏b、越大、越大(2)平行、背风(3)夹角、右二、1、运动2、高低3.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中纬、高纬、6、7【课上检测答案】 1.D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A读图可知,A图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左偏,应是南半球高空的风,故正确.B图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右偏,应是北半球高空的风,故不符合题意.CD图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应是近地面的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3. B读图,图中d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向右偏转,表示风向,B对。图中a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b与风向相反,表示地面摩擦力,A错。图示情况因风向偏右,所以应发生在北半球,C错。图示情况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可能发生在近地面,D错。4.C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运动方向;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据此分析可知图中① 、②、③ 、④分别为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本题选C。5.C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因而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③,故C符合题意,ABD错。6.B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图中④处风向为东北风,故B符合题意,ACD错。 7.B 图中甲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应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乙气流下沉。应是极地高气压带,③应是极地东风帝,如果在北平球,则是东北风,在南半球则是东南风,故A错;B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成因是由于动力原因,C 错;乙位于极地附近,气压带性质是干冷,故D错,本題选B。8.D由图示可以看出风带离开气压带,说明气压带属于高气压;结合具体的风向风带1为东南风,风带2为西北风,可以确定该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9.D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由于热力原因形成冷高压外,还有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如副热带高压。10.C全球共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6个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有的是热力因素,有的是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1)导学案.doc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2)导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