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
课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课前调查、案例再现等活动,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内涵,认识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通过情景辨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并懂得合理维护权利,明晰权利行使的界限。 法治观念: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逐步增强权利意识。 健全人格:学会正确运用各项基本权利,能认识和辨别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违法行为。 责任意识: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法律怎样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施。
重点 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难点 认识到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滥用权利
教学 方法 引导法、提问法、质疑法
教学 准备 资料收集与整理,课堂预设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设计
问题 导入   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权利?我们怎样行使这些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什么重要性?
探究 新知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   活动一:查找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将序号写在圆圈中。 物质帮助权: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平等权: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休息权:孟家琪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 活动二: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人身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女性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文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小组研讨:阅读教材第34页第一自然段内容, 思考: (1)权利是不是绝对的? 明确: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2)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应该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交流研讨:依据教材第34页“活动园”,任选两位同学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进行表演。 人物甲:装修房屋的高叔叔 人物乙:林博远的爸爸 情景表演后思考: (1)楼上的邻居有装修房屋的权利吗? (2)在什么情况下别人无权干涉楼上的邻居装修房屋? 参考答案:楼上邻居有对自己房屋进行装修的权利。如果他不干扰邻居,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进行装修,他人就无权干涉。  
当堂 检测 基础性训练:分析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①小刚的爸爸当选为本市的人大代表,正准备向大会提交关于校园安全的建议。(明确:言论自由权) ②张某误入传销组织,被关在一个偏僻场所不许其离开。(明确:人身自由权) 拓展性训练:案例分析: 微信编造他人丑闻的孙某,被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公开赔礼道歉。 (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提炼 总结  师生总结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3.权利是有界限的,不能滥用权利。 4.我的收获还有: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