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一框题 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个框题。《感受生命的意义》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感受生命的意义》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第一框,也是全书的倒数第二个框题。本课主要解决一个问题: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并且由此落实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具体而独特的生命意义,并且为未来的生命做出新的规划。本框是对第四单元前两课《探问生命》和《珍视生命》的更深入探讨,也为后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做铺垫,因此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青少年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生命漠视,不是很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同时,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有为自己着想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他人生命的价值。而通过前面第八课“探问生命”和第九课“守护生命”两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虽对生命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依然是十分陌生的问题。因此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有意义的生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
【课标要求】 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找课标和大纲中的原话。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能力目标 全面理解有意义的生命,提升自己驾驭生活的能力。
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法制精神。
知识目标 了解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感受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教学重点】 探求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生命的意义需要发现和创造。
【教法】 探究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展示图片《后悔药》 提问: 1.老师为什么想要获得后悔药? 2.世界上有没有后悔药? 3.世上为什么没有后悔药? 看图思考问题,准备回答。 通过导入调动学生好奇心,并让学生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感知到到生命的不可逆性,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也激发了对接下来学习的兴趣。
总结:不管我们有多少的后悔和是遗憾,逝去的时光永远不会复返。我们能做的,并不是为过去感到悔恨,而是珍惜这不可逆转的时光,实现生命的意义,活出精彩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 (过渡)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老师一个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利用本节课和大家去出一期有关生命的意义的手抄报,共同去探讨这个问题。并确定手抄报主题《感受生命意义 活出精彩人生》。 提问:既然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的,那人为什么要活着呢?引发对生命的第一个追问。 追问1:人为什么活着? 利用出手抄报这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尽量多的让班级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先学生的主体地位。
追 问 生 命 活动一:思考 人为什么活着? (思考一分钟)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手抄报要求: 同桌讨论讨 记录 选取代表发言 4.在手抄报指定区域粘贴小组讨论成果。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第一个思考。既然生命的终点都一样,那人为什么要活着?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学习进行铺垫。
(小结)人为什么活着?我想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那么让我们第二次追问生命: 追问2: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再 问 生 命 活动二:完成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四大组, 发出对生命的第二次追问,共同去探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任务一组:读一首诗歌 为这首诗歌拟一个题目 从这首诗歌中,拟感受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 任务二组: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霍金《来与星辰 归于星辰》 分析讨论,通过这段视频,你感受到了哪些生命的意义? 任务三组:谈一个故事 展示我校师生为我校八一班患病学生捐款的新闻稿。 你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任务四组:想一下未来 和大家分享一件过去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何意义? 设想未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去探讨生命的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手抄报要求: 1.分组讨论,完成本组抽取到的任务。 2.小组记录。 3.选取代表发言。 4.在手抄报指定区域粘贴小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有不同见解,可做补充) 让学生通过四组人物,加深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通过我听到的故事,我看到的故事,我身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逐步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通过对未来的设想,加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想要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真正认识到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要由自己去发现和创造。
小结:到此时,我们的四个任务小组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我却发现。每个小组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是具体的。 (过渡)而正是这些我看到的,听到的,我在经历的,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点点滴滴建构成了人们口中所说的“我的人生”,可是我的人生该怎样过?轰轰烈烈也是过一生,平平凡凡还是过一生,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呢? 发出,对生命的第三次追问 追问3: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三 问 生 命 活动三:播放视频《岁月静好 如你所愿》 这样短暂的人生有意义吗?这样的一生值得吗?为什么这么认为?通过探讨,让学生去感受到怎样的一生值得的! 展示图片资料:某些人打着“还原历史”“寻找真相”的幌子去捏造事实,污蔑英雄烈士。引发思考:你对此类行为的看法?以及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你会如何去做? 英雄的一生是有意义的,那我们普通人的一生有意义吗?这样的一生值得吗?结合图片谈一谈,怎样的一生才值得,怎样的一生才更有意义? 思考: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发言。 再次引导学生开展对生命的深思,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通过两个问题“污名烈士的行为,你怎么看待?”以及“英雄烈士的一生是值得的,那普通人的平凡的一生是否值得?是否有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普通平凡的人生,只要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可以过得值得。达到感情上的升华。
感 悟 生 命 写下本课的收获,写下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写下收获,并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精彩人生,为下节课做铺垫。
作 业 设 计 利用接下来的假期完成一次实践活动(任选其一) 1.周末假期期间,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做好实践方案,并撰写实践报告。去感受参加此类活动对生命有何意义?通过此类活动去体会该怎样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寻找一位身边的抗日老兵,了解这些老英雄的故事,听他讲述他的光荣事迹,谈谈这次实践活动的体会。通过此类活动去感受抗战老兵生命的意义以及这类活动对自己生命的意义。 为下节课《活出生命的精彩》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意识和亲社会情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真正实现从行动上去创造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的人生。
板 书 设 计 学生活动完成后,本课的板书,将由手抄报形式呈现。通过手抄报的完成,也正好印证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人生要由自己去书写,生命的意义要由自己发现和创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