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单元时间坐标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清朝疆域图(1820年)1300万960万现代中国疆域图割地赔款始于此,百年屈辱源于此鸦片战争!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标: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本课框架一、先进与落后:鸦片战争的背景二、反抗与妥协:两次鸦片战争三、冲击与反应:鸦片战争的影响领域 英国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思想综合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君主专制 盛极而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殖民扩张天朝自居 闭关锁国船坚炮利 装备先进军备废弛 武器落后理性主义 自由民主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一、先进与落后:(一)鸦片战争的背景农业文明腐朽落后工业文明先进强大道光皇帝(1782年出生,1820年继位)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出生,1837年继位)男耕女织英国工厂军备落后船坚炮利主要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殖民扩张闭关锁国影响健康、白银外流、兵弱银荒、国将不国......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命卿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没收来的英美商人的鸦片,总计近240万斤,耗时20多天。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损害英商利益为由发动了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虎门销烟广场道光皇帝林则徐美国纽约寸土寸金的百老汇有“林则徐广场”。1999年,一颗新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以纪念他的禁毒功勋。温家宝以其诗句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反抗与妥协:两次鸦片战争二、反抗与妥协(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1、原因“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②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损害英国的利益;①根本原因:列强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林则徐虎门销烟二、反抗与妥协1.第一次鸦片战争2、过程1840年6月---1841年5月陷定海逼天津攻广州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1841年6月---1842年8月占香港岛进吴淞到南京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打开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南京条约》18423、结果真题回顾片面最惠国待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A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 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 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D英国商人梦想:“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主要原因: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借口:中英“亚罗号”事件;中法“马神浦事件”第一阶段(1856---1858)1856 英法制造借口开战,美俄随其后1858 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59---1860)1860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 签订《北京条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2.过程: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方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1858年)英、法 《北京条约》(1860年) 俄国 《瑷珲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赔款、开口岸、内河航运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D《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B牛刀小试李鸿章曾评价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理解。1.政治上:国家主权、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均发生变化)2.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文化上: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萌发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思潮)4.生活上:传统的社会生活及习俗逐步走向近代化(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受西方文化传入影响)深刻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景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身份是普通老百姓、统治者、知识分子,你面对两次鸦片战争与其签订一系列屈辱性条约,你的反应?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一)普通老百姓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愚昧与抗争并存广州三元里抗英民众愚昧麻木,无社会责任、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三、冲击与反应(二)统治者阶层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道光在扬威将军的折子上,问了一个问题:“该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王?有无匹配?其夫名何人,在该国现居何职?”——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c历史感受: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我们通过史料来感知(二)有学之士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战争后)。林则徐:开办译馆;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主张师夷长技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战争前0成书于1849年,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三、冲击与反应小试牛刀1836年2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件》中批评中国说,“这个特别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秘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料中的批评言论A.针对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B.批评中国的封闭政策C.导致中国鸦片走私泛滥D.直接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梁启超曾说,魏源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夷长技以制夷”之三大主义,“由今观之,诚幼稚可笑,然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其意在强调魏源A.抛弃了藐视西方人的传统观念B.改变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C.找到了反抗外国侵略正确途径D.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先河小试牛刀直到咸丰年末,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然后有了少数人觉悟,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鸦片之殇,国人未完全觉醒历史走向,我们走向何方?《海国图志》刚刚问世,即遭到许多守旧大臣的谩骂,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1853年《海国图志》流入日本,迅速被大量翻印,成为明治维新的启蒙读物。—马勇《中日师生易位》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背景)1.欧美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2.中国为什么会被侵略?(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外政策)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办译馆、集信息,《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对欧美各国进行介绍鸦片战争(1840-1842)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索)结果: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进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影响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英对比.mp4 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mp4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