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1 女娲造人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1 女娲造人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1 女娲造人 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文学常识——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导读理解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明确:(1)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2)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是用哪两种方法造人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女娲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惫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黃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岀现了人。第二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女娲造人表现了女娲的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明确: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明确:(1)喜悦: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2)体会: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开辟( ) 女娲( ) 莽莽榛榛( )
蓬勃( ) 模样( ) téng条( )
zōng迹( ) chān和( )
安wèi( ) 气gài( )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灵敏:________________
(2)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踪迹:_________________
(3)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莽莽榛榛: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__________)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__________)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四川新都人,著名______学家,著有《______》《______》等。
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①(照见 照亮 照耀)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②(灵活 灵机 灵感)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1)在语段中的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将“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改成陈述句。
(3)语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例句补写一个句子。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蔚蓝的天空像镜子映照着她的心思:她开心,天空也变得格外纯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pì;wā;zhēn;péng;mú;藤;踪;掺;慰;概;
2.答案:(1)机灵,反应快。
(2)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3)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3.答案:(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解析:在了解常用的描写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判断。
4.答案:袁珂 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 山海经校注
5.答案:(1)①照见
②灵机
(2)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
(3)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4)她忧伤,天空也变得格外阴沉
解析:(1)近义词辨析时,要抓住其中的不同语素进行分析。①处突出通过水中的倒影看见自己,故应选“照见”。②处突出产生某种想法,故排除“灵活”,而“灵感”一般侧重于文学创作等方面,因此应选“灵机”。
(2)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为什么”和否定词“不”,再去掉疑问助词“呢”,将问号改为句号。
(3)“走呀走”“蹲下来”是动作描写,“她笑”“她假装生气”是神态描写,“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是心理描写。
(4)首先分析例句,从“她笑”“她假装生气”可以看出,前后分句一正一反,构成对比关系;再扣住“天空”的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即可。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