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归类大全】2023年高考一复习学案(理科数学)考点10: 函数的图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题型归类大全】2023年高考一复习学案(理科数学)考点10: 函数的图象

资源简介

【题型归类大全】2023年高考一复习学案(理科数学)
考点10: 函数的图象
[考纲传真]
 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方程解的个数与不等式解的问题.
[题型归类]
题型一 作函数的图像
题型二 利用奇偶性判断函数图像
题型三 实际情景探究函数图象
题型四 通过图像变换识别函数图像
题型五 通过已知图像识别函数图像
题型六 利用对称性研究函数图像
题型七 带参数函数的图像识别问题
题型八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方程根的个数、 交点问题
题型九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不等式
题型十 利用函数的图象比较大小
题型一 作函数的图像
知识与方法
例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x|;    (2)y=|log2(x+1)|;
(3)y=; (4)y=|log2x-1|.
解析:(1)作出y=x的图象,保留y=x图象中x≥0的部分,加上y=x的图象中x>0部分关于y轴的对称部分,即得y=|x|的图象,如图实线部分.
(2)将函数y=log2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将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上去,即可得到函数y=|log2(x+1)|的图象,如图.
(3)∵y==1-,可见原函数图象可由y=-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如图(3).
图(3)
  图(4)
(4)先作出y=log2x的图象,再将其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保留x轴上方的部分,将x轴下方的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即得y=|log2x-1|的图象,如图(4).
题型二 利用奇偶性判断函数图像
知识与方法
例1 函数y=x|x|的图象经描点确定后的形状大致是(  )
解析:选A y=x|x|=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例2函数f(x)=ln(x2+1)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选A 函数f(x)=ln(x2+1)的定义域为(-∞,+∞),又因为f(-x)=f(x),故f(x)为偶函数且f(0)=ln 1=0,
综上选A.
例3函数y=f(x)在x∈[-2,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x∈[-2,2]时,f(x)+f(-x)=________.
解析:由图象可知,函数f(x)为奇函数,所以f(x)+f(-x)=0.
答案:0
例4函数的图象可能为( )
【答案】D
【解析】因为,且,所以函数为奇函数,排除A,B.当时,,排除C,故选D.
题型三 实际情景探究函数图象
知识与方法
由实际情景探究函数图象.关键是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求解,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定义域问题.
例1 如图,下面的四个容器高度都相同,将水从容器顶部一个孔中以相同的速度注入其中,注满为止.用下面对应的图象表示该容器中水面的高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选A 将水从容器顶部一个孔中以相同的速度注入其中,容器中水面的高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上反映出来;图①应该是匀速的,故下面的图象不正确;②中的变化率应该是越来越慢的,正确;③中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再快,正确;④中的变化规律是先慢后快再慢,也正确,故只有①是错误的.
例2小明骑车上学,开始时匀速行驶,途中因交通堵塞停留了一段时间后,为了赶时间加快速度行驶.与以上事件吻合得最好的图象是(  )
例3一个体积为V的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设截面上部的小棱锥的体积为y,截面下部的几何体的体积为x,则y与x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填入正确图象的序号).
解析:∵x+y=V,∴y=-x+V.
故由y=-x+V的图象可知应填③.
答案:③
例4某地一年的气温Q(t)(单位:℃)与时间t(月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年的平均气温为10 ℃,令C(t)表示时间段[0,t]的平均气温,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最能表示C(t)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解析:选A.若增加的数大于当前的平均数,则平均数增大;若增加的数小于当前的平均数,则平均数减小.因为12个月的平均气温为10 ℃,所以当t=12时,平均气温应该为10 ℃,故排除B;因为在靠近12月份时其温度小于10 ℃,因此12月份前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气温应该大于10 ℃,排除C;6月份以后增加的温度先大于平均值后小于平均值,故平均气温不可能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情况,故排除D,故选A.
题型四 通过图像变换识别函数图像 
知识与方法
函数图象变换的4种形式
(1)平移变换(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y=f(x)的图象y=f(x+a)(y=f(x-a))的图象;
y=f(x)的图象y=f(x)+a(y=f(x)-a)的图象.
(2)伸缩变换
y=f(x)的图象y=kf(x)的图象;
y=f(x)的图象y=f(kx)的图象.
(3)对称变换
y=f(x)的图象y=f(-x)的图象;
y=f(x)的图象y=-f(x)的图象;
y=f(x)的图象y=-f(-x)的图象;
y=f(x)的图象y=f(2a-x)的图象.
(4)翻折变换
y=f(x)的图象y=|f(x)|的图象,
y=f(x)的图象y=f(|x|)的图象.
例1 若loga2<0(a>0,且a≠1),则函数f(x)=loga(x+1)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选B 由loga2<0,得0 例2函数y=|x+1|的大致图象为(  )
解析:选B 该函数图象可以看作偶函数y=|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题型五 通过已知图像识别函数图像
知识与方法
已知函数图象确定相关函数的图象.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变换(如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等),要注意函数y=f(x)与y=f(-x)、y=-f(x)、y=-f(-x)、y=f(|x|)、y=|f(x)|等的相互关系.
例1 已知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f(x)·g(x)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选A 观察图象可知,y=f(x)有两个零点x1=-,x2=,且y=g(x)在x=0时,函数值不存在,所以函数y=f(x)·g(x)在x=0时,函数值也不存在,故可以排除选项C,D;当x∈时,y=f(x)·g(x)的函数值为负,故排除选项B.
例2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logf(x)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选C 由函数y=f(x)的图象知,当x∈(0,2)时,f(x)≥1,所以logf(x)≤0.又函数f(x)在(0,1)上是减函数,在(1,2)上是增函数,所以y=logf(x)在(0,1)上是增函数,在(1,2)上是减函数.
例3已知定义在区间[0.2]上的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y=-f(2-x)的图象为
解析:选B.由的图象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得;再把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得的图象,可知答案.
例4已知定义域为[0,1]的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1)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因为f(-x+1)=f[-(x-1)],先将f(x)的图象沿y轴翻折,y轴左侧的图象即为f(-x)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f(-x+1)的图象,故选B.
题型六 利用对称性研究函数图像
知识与方法
例1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x>0时,f(x)=x2-2x+3,试求f(x)在R上的表达式,并画出它的图象,根据图象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解:∵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x)=-f(x),∴当x=0时,f(x)=0.
又当x>0时,f(x)=x2-2x+3,
∴当x<0时,f(x)=-x2-2x-3.
∴函数的解析式为f(x)=
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
根据图象可以得函数的增区间为(-∞,-1),(1,+∞);函数的减区间为(-1,0),(0,1).
例2函数f(x)=cos x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
解析:选B.因为f(x)=cos x,所以f(-x)=cos(-x)=-cos x=-f(x),所以函数f(x)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可排除选项A,C,又当x∈时,ex>e0=1,-1<0,cos x>0,所以f(x)<0,可排除选项D,故选B.
例3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与函数y=ln 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是(  )
A.y=ln(1-x) B.y=ln(2-x)
C.y=ln(1+x) D.y=ln(2+x)
解析:选B.法一:设所求函数图象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其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x,y),由对称性知点(2-x,y)在函数f(x)=ln x的图象上,所以y=ln(2-x).故选B.
法二:由题意知,对称轴上的点(1,0)既在函数y=ln x的图象上也在所求函数的图象上,代入选项中的函数表达式逐一检验,排除A,C,D,选B.
例4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上有两对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将函数y=ln(-2x)(x<0)的图象沿y轴翻折,得函数g(x)=ln(2x)(x>0)的图象,由题意可得g(x)的图象和y=kx-3(x≥0)的图象有两个交点.设y=kx-3(x≥0)的图象与曲线y=g(x)相切的切点为(m,ln(2m)),由g′(x)=,得k=.又ln(2m)=km-3,解得m=,则k=2e2.由图象可得0题型七 带参数函数的图像识别问题
知识与方法
例1 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xa(a≠0)和y=ax-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选C 当幂指数a<0时,函数图象不过坐标原点,且在(0,+∞)上单调递减,选项A,B中的图象符合幂指数a<0,但此时一次函数y=ax-是单调递减的,选项A不符合要求;选项B中,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与其在y轴上的截距的符号相同,不符合题意;当a>0时,幂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且在(0,+∞)上单调递增,选项C,D中的幂函数图象符合要求,但选项D中的一次函数y=ax-中a<0,所以只有选项C中的图象是可能的.
例2若不等式(x-1)2解析:要使当x∈(1,2)时,不等式(x-1)2当01时,如图,要使x∈(1,2)时y=(x-1)2的图象在y=logax的图象的下方,只需(2-1)2≤loga2,即loga2≥1,解得1题型八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方程根的个数、交点问题
知识与方法
当方程与基本函数有关时,可以通过函数图象来研究方程的根,方程f(x)=0的根就是函数f(x)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f(x)=g(x)的根就是函数f(x)与g(x)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例1 函数f(x)=2ln x的图象与函数g(x)=x2-4x+5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A.3 B.2 C.1 D.0
解析:选B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函数f(x)=2ln x与函数g(x)=x2-4x+5=(x-2)2+1的图象,如图所示.
∵f(2)=2ln 2>g(2)=1,∴f(x)与g(x)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2,故选B.
例2已知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y=kx-2的图象恰有
两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y==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函数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0 例3f(x)的定义域为R,且f(x)=若方程f(x)=x+a有两个不同实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1)        B.(-∞,1]
C.(0,1) D.(-∞,+∞)
解析:选A x≤0时,f(x)=2-x-1.0<x≤1时,-10时,f(x)是周期函数.如图.
欲使方程f(x)=x+a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即函数f(x)的图象与直线y=x+a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故a<1.
例4已知函数f(x)=|x2-4x+3|.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其增减性;
(2)求集合M={m|使方程f(x)=mx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
解:f(x)=
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1)单调递增区间为(1,2],(3,+∞),
单调递减区间为(-∞,1],(2,3].
(2)由图象可知当y=f(x)与y=mx的图象有四个不同的交点时,直线y=mx应介于x轴与切线l1之间. x2+(m-4)x+3=0.
由Δ=0,得m=4±2.
当m=4+2时,x=- (1,3),舍去.
所以m=4-2,故直线l1的方程为y=(4-2)x.
所以m∈(0,4-2).即集合M={m|0题型九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不等式
知识与方法
当不等式问题不能用代数法求解但其与函数有关时,常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从而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例1 已知函数f(x)=x|m-x|(x∈R),且f(4)=0.
(1)求实数m的值;
(2)作出函数f(x)的图象并判断其零点个数;
(3)根据图象指出f(x)的单调递减区间;
(4)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f(x)>0的解集;
解析:(1)∵f(4)=0,∴4|m-4|=0,即m=4.
(2)∵f(x)=x|m-x|=x|4-x|=
∴函数f(x)的图象如图:
由图象知f(x)有两个零点.
(3)从图象上观察可知: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2,4].
(4)从图象上观察可知:不等式f(x)>0的解集为{x|04}.
例2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的图象,知满足条件的,故选A.
例3已知偶函数对于任意都有,且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增的,
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解析:由,得,∴函数的周期是2.
∵函数为偶函数,∴,.
∵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增的,∴,即.
例4设函数,,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如图作出函数与的图象,观察图象可知:当且仅当,即时,不等式恒成立,因此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十 利用函数的图象比较大小
知识与方法
例1 设a,b,c均为正数,且2a=loga,b=logb,c=log2c,则(  )
A.aC.c解析:选A 如图,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y=2x,y=log2x和logx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 例2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对任意两个正数x1,x2(x1x1f(x2),记a=f(2),b=f(1),c=-f(-3),则a,b,c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b>a>c
C.c>b>a D.a>c>b
解析:因为对任意两个正数x1,x2(x1x1f(x2),所以>,得函数g(x)=在(0,+∞)上是减函数,又c=-f(-3)=f(3),所以g(1)>g(2)>g(3),即b>a>c,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