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练习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1.闻名遐迩的莱阳梨是我市的特产,“千树梨花千树雪。”对梨花(如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梨花的主要结构是[1] B.梨花只能进行自花传粉
C.梨花是白色的,属于风媒花 D.梨花中的[3]发育成梨的种子
2.番茄花中,能发育成番茄籽(种子)的结构是( )
A.花药 B.子房 C.胚珠 D.花柱
3.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所用种子均不在休眠期,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种子数 处理方法 萌发数
① 30 不加水,25℃ 0
② 30 适量的水,25℃ 27
③ 30 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④ 30 适量的水,4℃ 0
A.用①组与②组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B.根据②④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③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充足的空气
D.用②组与③组进行对照,实验组是②,对照组是③
4.为了促进种子萌发,农民播种时会进行一些操作,下列对于操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播种后要轻踩,防止土壤中水分过度散失
B.播种前要翻耕土壤,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C.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能提高温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
D.播种前要施加一些鸡粪等农家肥,是为了给种子萌发提供有机营养
5.下列有关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属于营养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③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功能
D.从结构层次上看,叶片和胃都是器官
6.水稻开花时,花药中成熟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下图是水稻花部分结构示意图,能正确表示上述传粉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③→②
7.根尖结构中与幼根的生长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
A.分生区和伸长区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根冠和伸长区 D.根冠的生长点
8.小林同学用煮熟的大豆种子做材料,观察种子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②是种皮,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B.图中⑤是胚根,其将来可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
C.图中③④⑤构成大豆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若提供适宜的环境,该大豆种子仍可以萌发出新个体
9.几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其中发芽率最高的处理方式是 ( )
A.不加水,0 ℃ B.水保持在①处,25 ℃
C.水保持在①处,0 ℃ D.水保持在②处,25 ℃
10.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胚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丙中的A和D使幼根不断生长
C.乙中b是由甲中的②发育成的
D.乙中a是由甲中③发育而来
11.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在播种前往往要松土并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下列叙述中最恰当的是
A.种子结构中的胚芽发育成幼苗
B.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C.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D.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一定能萌发
12.如图为桃的花和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桃花的主要结构是[1]和[5] B.桃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桃子
C.桃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造成减产 D.[8]表示的是种子,由[4]胚珠发育而来
13.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
A.叶肉 B.叶脉 C.上表皮 D.下表皮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种子的萌发受水分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光照 温度 水分 种子数量 萌发种子数量
1 遮光 25℃ 适量的水 30颗 29颗
2 遮光 10℃ 适量的水 30颗 1颗
由表分析,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种子的数量太少了 B.没有光照 C.不是单一控制变量 D.温度太高
1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下列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常吃的小麦主要是小麦种子的子叶
B.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C.葡萄的可食用部分是果实结构中的果皮
D.豆浆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胚乳
16.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C.果实由⑥胚珠和⑦果皮组成
D.大豆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二、填空题
17.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_________。
18.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______中、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______、适宜的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19.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需要______、______和______。
20.植物的叶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叶片进行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时,气体和水分进出叶片的出入口叫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1.小薇非常喜欢生物学科,她在课下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探究过程,请分析回答:
(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1)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2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图1中的5对应图2中的______(填数字)。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她要证明植物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进行实验1小时后将甲装置塑料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_,实验成功。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4)。图4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是曲线上的______;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4中的a点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四、实验探究题
22.“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利用玉米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如左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种子数(粒) 200 200 200
温度(℃) 25 25 0
加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土壤浸出液
萌发数(粒) 186 187 0
(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______,不利于萌发。
(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3)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__________。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为了进一步探究蒸馏水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生长状况如右上图所示。由此可知,图中_______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_____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
23.淡紫色的豌豆花儿绽开了,她跟太阳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妈妈,看着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即使我变得很难看,最后干枯变成一点粉末,我也不怕,我就想做个妈妈。”几天后,豌豆花孕育出一颗小小的豆英。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豌豆花儿已经干枯成黑色的小点,看着她的孩子小豆英渐渐长大,她无声地微笑着,悄悄地落入泥土中。
请阅读《豌豆花的愿望》并回答: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控制中心,即______。
(2)资料中豌豆花的“孩子”是由豌豆花的______发育而来,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豌豆种子中的______,因为它是豌豆植株的幼体。
(3)豌豆种子由子房中的______发育而来。当豌豆种子萌发时,______先突破种皮,胚芽发育成______,逐渐长成能开花结果的植株,这个由小长大的过程,是与细胞的生长、______和______分不开。
(4)豌豆花要当一个妈妈还真不容易呢!它需要经过四个生理过程,资料中没有提到的过程是______和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图中:1花药、2花丝、3胚珠。
【详解】A.梨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A错误。
B.梨花是两性花,既能进行自花传粉,也能进行异花传粉,B错误。
C.梨花属于虫媒花、它具有的特点是有鲜艳的颜色、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C错误。
D.3是胚珠,发育成果实中的种子,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详解】A.花药能产生花粉,不发育成种子,A不符合题意。
B.子房发育成番茄果实,B不符合题意。
C.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番茄种子,C符合题意。
D.花柱是花粉管的通道,传粉受精结束后会凋落,不发育成种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分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①与②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②与③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②与④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详解】A.①组是不加水,②组是加适量水,两组只有水分不同,用①组与②组进行对照,可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A不符合题意。
B.②组是25℃,④组是4℃,两组相比只有温度不同,因此,根据②④两组种子的萌发数,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B不符合题意。
C.③组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导致缺乏空气,因此,种子都没有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组一般会对变量做出改变,对照组一般不对变量做出改变,用②组与③组进行对照,实验组是③,对照组是②,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分析】本题考查对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理解。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播种后要轻踩,将土壤稍微踩实,防止土壤中水分过度散失,A正确。
B.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播种前翻耕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利于种子萌发,B正确。
C.早春播种气温较低,覆盖地膜能提高温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C正确。
D.施加有机肥,有机肥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子萌发需要的有机营养由种子内部的子叶或胚乳提供,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叶绿体,据此回答。
【详解】A.表皮包括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错误。
B.②栅栏组织是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能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正确。
D.叶片和胃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正确。
故选A。
6.D
【分析】根据图中提示可知,①和②是柱头,③和④是花药,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会四处飘散,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详解】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③是花药,②是柱头,所以③→②能表示传粉方向。
故选D。
7.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详解】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分生区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上转化为伸长区,向下补充根冠;伸长区的细胞能迅速伸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所以根能够不断长长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伸长的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图中①种脐,②种皮,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
【详解】A.图中②是种皮,它是由珠被发育而来,A错误。
BC.图中,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共同构成种子的胚,其中⑤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B正确,C错误。
D.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需要满足胚是完整有活力的,不处于休眠期,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知,水位在①处与②处的变量是有无充足的空气,除此之外,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还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详解】A.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错误。
B.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错误。
C.选项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错误。
D.水保持在②处,温度为25 ℃,具备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分析图可知:甲图中: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
乙图中:a是叶,b是根。
丙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详解】A.甲中胚是由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胚轴组成的,错误。
B.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所以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伸长和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的缘故,错误。
CD.种子萌发时,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所以乙中b根是由甲中的②胚根发育成的,a叶是由甲中①胚芽发育而来,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种子在外界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春天播种前往往要松土并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C正确。
12.A
【分析】图中,1是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胚珠,5是花药,6是花丝,7是果皮,8是种子,一朵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
【详解】A.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所以是1柱头、2花柱以及3子房组成了雌蕊,5花药和6花丝组成了雄蕊,A错误。
B.一朵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B正确。
C.在桃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因为传粉不足,造成桃树减产,C正确。
D.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叶的结构:
【详解】A.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A错误。
B.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的。所以,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含有输导组织的叶脉,B正确。
CD.叶的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C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A.实验中种子的数量每组都有30粒,数量不少,A不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B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故要探究“种子的萌发受水分影响”,必需以水分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而题中表格除水分不同外,还有温度不同,故违背了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C符合题意。
D.题表中温度一组是25℃,一组是10℃,温度太高不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子房的发育如下:
【详解】A.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错误。
B.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错误。
C.葡萄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发育而成,正确。
D.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储存在子叶中,所以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根的生长、果实和种子形成、花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图中①是胚芽,②是胚轴,③是胚根,④是子叶,⑤是种皮;⑥是种子,⑦是果皮。
【详解】A.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组成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正确。
B.根的生长,一方面依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另一方面依靠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增大细胞的体积,B正确。
C.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⑥是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⑦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C错误。
D.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即花蕊。雄蕊能产生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内有卵细胞,雌蕊和雄蕊与大豆的繁殖直接相关,D正确。
故选C。
17.胚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18. 子叶 水分 温度
【详解】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大豆种子含有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种子的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自身条件是指种子的胚是发育成熟而完整的、活的,并且种子中储备了足够供胚发育的营养、已过休眠期。
19.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详解】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0. 叶肉 叶脉 表皮 气孔
【详解】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1.(1) 线粒体 8
(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蒜苗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素),会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3) d 下
【分析】图一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
图二中:6是表皮细胞,7是保卫细胞,8是气孔。
(1)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并不是所有叶片活细胞都有叶绿,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就没有;而所有叶片活细胞应该都有线粒体。所以,图一中的[2]栅栏组织与图二中的[6]表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图一中的5 对应图二中的8,都是指气孔,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
甲瓶蒜黄中无叶绿体,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是蒜苗,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她不用乙装置。
(3)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故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图四中,d点是最低点,也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最快的点,因此d点是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所以,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 点会向下移动。
22.(1)充足的空气
(2)A组和C组
(3)93%
(4)不会
(5) 甲 无机盐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有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非休眠状态的种子。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种子浸泡在液体中,会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导致种子缺少充足的空气,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不利于种子的萌发。
(2)A和C可形成对照,唯一变量是温度,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表中A组的种子的萌发率是:。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A组萌发的种子数为186粒、B组萌发的种子数为187,故蒸馏水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土壤浸出液就是用水溶解的土壤中能溶于水的物质,则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由此可知,图中甲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23.(1)细胞核
(2) 子房 胚
(3) 胚珠 胚根 茎和叶 分裂 分化
(4) 传粉 受精
【解析】(1)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遗传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核。
(2)
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资料中豌豆花的“孩子”是豌豆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3)
由上图可知: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逐渐长成能开花结果的植株,这个由小长大的过程,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是分不开的。
(4)
资料中描述了豌豆开花、结果的过程。没有体现传粉和受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