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左传》
曹刿论战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及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2700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作为生活在鲁国这方土地的我们,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曹刿论战》。
关于《左传》
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长勺之战”的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长勺之战”的背景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掌握下列字词:
(1)曹刿( )
(2)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 小信未孚( )
guì
jiàn

f ú
biàn


(7)公与之乘( )
(8)战于长勺( )
(9)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
(11)彼竭( )我盈
(12)望其旗靡( )
zhé
chéng
sháo
shì
jié
第1段叙述了战前的准备,开篇即点出战争发生的时间、鲁国作战对象、战争性质以及鲁国决定应战。随后写到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点出了他决意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第2段写了长勺之战的经过。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在第3段中,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做行动,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概括段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军队
攻打
鲁庄公
当权者
参与
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赐福保佑
使信服
实情
虚报
祭祀用的猪、牛、羊
遍及、普遍
凭、靠
独自享有
指安身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心
凭借
第一段:叙述战争发生的背景曹刿与鲁庄公战前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经过
击鼓进军
大败
驱车追赶
追赶追击
车前的横木
车辙
译文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推测,估计
倒下
埋伏
鼓起
穷尽
第二次
指士气旺盛
已经战胜
原因、缘故
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解析课文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开门见山地指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充分表达了他对那些尸位素餐、误国偾事的权贵们的蔑视。在当时那是很少有人敢于这样说的。这说明曹刿是一个热血男儿,在国家危难之机,敢于挺身而出,献策出力。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1.取信于民
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
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远谋
合作探究
1.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奇,但他并非昏君。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但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明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后来在作战中他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3.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
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主题
写作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