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中的。2.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其中丙比甲的频率 。5.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6.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有时要敲锣打鼓,当鼓正在发声时,我们把小纸屑放在鼓面上,发现小纸屑会不停地跳动,说明鼓在发声时鼓面是 的,鼓声是通过 (填介质名称)传到人们耳朵中的。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9.“男低音歌手引吭高歌”.这里低和高的含义是( )A.低指响度,高指音调 B.都是指音调C.低指音调,高指响度 D.都是指响度10.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1.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2.张华听到楼下的李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张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张华根据喊声的音调判断出是李明1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14.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响度、音调、音色都不相同15.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人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C.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D.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16.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18.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他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编号 松紧 长短 粗细 声音的高低A 松 100cm 粗 低B 松 100cm 细 中C 松 50cm 细 高D 紧 50cm 细 最高(1)比较编号A与B,研究的是声音高低与发声体的 的关系。(2)比较编号 可知:粗细、松紧相同时,发声体越短,声音就越 。(3)比较编号C与D可知: 。(4)小明由此分析,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相比较,右手弹奏时,按 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5)该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法。19.(1)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华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a.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 传播的。b.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c.在玻璃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d.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2)同组的小明和小红想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那我们也应该好比较不同物体隔声的能力,于是他们比较了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距离/m 1.5 2.0 1.0a.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 (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 。b.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 (好/差)。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20.铁桥长153m,在它的一端用锤敲一下,另一端某人将耳朵贴在桥上听到两次敲击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42s,求声音在铁桥中的传播速度。(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1.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向月球发射激光束,经反射后被接收,激光束从发出到接收共需,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光的速度为3×108 m/s)能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答案1.振动;空气2.振动;振幅3.音调;响度;响度4.甲、乙;甲、丙;高5.能量;人耳处6.振动;空气7.D8.D9.C10.C11.A12.A13.D14.C15.B16.B17.(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 (2)空气 (3)变小;真空不能传声18.(1)粗细(2)BC;高(3)声音高低与发声体松紧有关,长短和粗细相同,发声体越紧,声音越高(4)细(5)控制变量19.(2)相同;响度;泡沫塑料;人到声源的距离;差20.解:因为管长153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因为两次声响相隔0.42s,且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少;故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则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答:声音在铁桥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21.解: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 ,由 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不能,月球上是真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