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2*故宫博物院一、选择题1.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你把它找出来( )羊圈A.圆圈 B.棚圈 C.圈地 D.圈套2.词语运用下列词语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1)故宫建筑规模宏大___,建筑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2)河上是五座___的汉白玉石桥。(3)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A.壮观 精美 精致 优美B.壮丽 精美 精美 悠扬C.壮美 精巧 精致 动听D.壮丽 精巧 精致 悠扬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螭首(chī) 迥然(huí)B.湛蓝(zhàn) 矗立(zhù)C.蟠龙(fān) 紫禁城(jīn)D.额枋(fāng) 击磬(qìng)4.下列划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件玉器,精雕细琢,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B.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C.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唱好一首歌曲最基本的要求。D.演讲那天,他一粉墨登场,就博得阵阵掌声。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D.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jí qìng wū jǐ qì fēn liú lí( ) ( ) ( ) (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缭绕 ( ) 轮廓( ) 湛蓝( ) 迥然( ) 矫健( )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写句子。(1)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缩句)________________(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填空。在读《故宫博物院》时,为了完成“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这个阅读任务,我的阅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完成“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这个阅读任务,我的阅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故宫博物院(节选)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10.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和______。11.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12.“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13.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是____________。14.文段最后一句“宏大”“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之情。课外阅读。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赞美的诗篇。现在它经过大修,面貌焕然一新,更加吸引了各地的游客。一进入镌刻着“巴陵胜状”的园门,真让人眼前一亮,好一座金碧辉煌的古楼!金黄色的瓦,红彤彤的柱子,耀眼夺目;桥冠式的楼盖上,那四周翘角上的龙头,雄姿勃勃;一阵微风吹来,挂在楼角上的铃铛发出了清脆悦耳的铃声,四周的绿树把它衬托得更加古朴典雅。进入楼内大厅,四周是明清式样的雕花门窗,左右两边是楹联诗赋、名人题词,历历在目。中间的四根红色楠木大柱从地面直通到楼顶,显得庄重,壮观。楼厅的正面是一幅黑底绿字的雕屏,上面刻着流芳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仿清书法家张照的笔迹刻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踏上精致而又狭窄的木梯,来到了三楼。啊,这儿又别有一番诱人的魅力。木板壁披上了红褐新装,天花板上雕刻的朵朵彤云中镶嵌着一只只洁白的仙鹤,五盏彩灯,有棱有角,垂下来的丝绦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美极了。微风吹来,阳光照耀着洞庭湖,湖面波光粼粼,轮船往返,汽笛长鸣。远处,隐约可见的君山如一颗绿宝石镶在洞庭湖中,啊!好一派水天一色的洞庭风光。15.作者用了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描述岳阳楼。请用“ ”把这些词语从文中画出来。16.文章第2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17.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最后一段却描写了洞庭湖上的美景,这样写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作者在登岳阳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羊圈:yáng juàn ,指圈养羊的地方。圈:养家畜的棚栏。A:圆圈:quān,圆形的圈子。圈:画环形。B:棚圈:juàn,饲养牲畜的有棚架的栏圈。圈:养家畜的棚栏。C:圈地:quān,1.掠夺土地的一种方式。2.指圈占的土地。圈:划界,围住。D:圈套:quān,(名)引诱人上当受骗的计策。由此可以看出B是正确答案。2.B3.D【详解】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A.“迥然”的“迥”读音为jiǒng。B.“矗立”的“矗”读音为chù。C.“蟠龙”的“蟠”读音为pán;“紫禁城”的“禁”读音为jìn。D.读音正确。4.D5.D【详解】A.水平不能用发扬,搭配不当,“发挥水平”。B.“防止”和“再”重复,删除一个。C.全句无主语,删去“使”。6. 吉庆 屋脊 气氛 琉璃【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脊、氛、琉、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7. liáo kuò zhàn jiǒng jiǎo【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缭,读音liáo;缠绕;一种缝纫方法。用针线斜着缝。廓,读音 kuò;物体的周围。湛,读音zhàn;清澈。迥,读音jiǒng;差别大。矫,读音jiǎo;强壮;勇敢。本字还有读音[ jiáo ]〔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8. 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详解】1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2题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否定词即可。答案为:1.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9. 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重点关注材料一。阅读材料一时,需要细读第3~15自然段,其余部分读。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时,把握主要信息——不逆行,不到未开放区域去参观,合理规划参观路线 主要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确定讲解的景点后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和积累。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以及自己对文章的识记。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首先理清本文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第1部分1-2两个自然段,主要从整体上介绍故宫。第2部分3~10自然段主要介绍故宫的前朝。第3部分11~15自然段介绍故宫的内廷,这部分介绍比较简。第4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写站在景山上看到故宫的景象。材料二:讲述有关太和门的故事。光绪皇帝大婚前一月太和门被烧毁,为了不影响大婚,请了无数能工巧匠在短时间内用扎彩棚的形式重建了太和门。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材料三:是一张故宫博物院官网的图片,介绍了故宫的地位和价值以及游览路线。材料四:是一张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图上的阴影部分是目前还未开放的地区,这张示意图对游客规划游览路线很有帮助。根据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相应的阅读方法。10. 总体布局 艺术风格 11. 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12. 精巧细致 精美 13.热爱和赞颂 14. 建筑特征 赞美10.本题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文中“北边”“南边”“东西两边”等可以看出是通过空间顺序介绍了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11.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再抓住关键句的要点,体会句子想要表达的内容,再加以分析。“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体现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目的是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的特点。12.本文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句子表述时使用的词语或说明方法,再加以分析。“玲珑”既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的精美。13.本文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句子表述时使用的词语或说明方法,再加以分析。这句话通过对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4.本题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宏大”“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建筑特征,表达了对故宫的赞美。15.金黄色 红彤彤 红色 黑底绿字 洁白 16.一进入镌刻着“巴陵胜状”的园门,真让人眼前一亮,好一座金碧辉煌的古楼! 17.岳阳楼的宏大气魄 18.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激动的。文中“一阵微风吹来,挂在楼角上的铃铛发出了清脆悦耳的铃声,四周的绿树把它衬托得更加古朴典雅”“啊,这儿又别有一番诱人的魅力”“啊!好一派水天一色的洞庭风光。”都能看出作者的那丝丝愉悦、激动。15.此题考查文本的阅读能力。文中“金黄色、红彤彤、红色、黑底绿字、洁白”都是写颜色的。16.此题考查中心句的了解掌握。中心句,直接表明了全文(本段)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中心。统领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作用。中心句一般出现句首或句尾。17.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鉴赏能力。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18.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从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登临岳阳楼作者内心也是愉悦、激动的。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