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潮州城区古寺庙修建、损毁及重修情况调查分析?高一级:许晗星?? ?陈怿生? ??吴文娜 ???林岱洁?一、课题提出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许多著名的古寺庙,如开元镇国禅寺、叩齿古寺等。这些寺庙沧桑的容颜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为什么这些古寺庙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呢?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古寺庙中看到历史的另一面呢?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二、研究目的1、通过对潮州古寺庙的修建、损毁及重修情况的调查,了解潮州历史。2、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历史兴衰成败的规律。3、提出关于潮州古寺庙的修复、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建议。三、研究计划第一阶段:约一个月,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查阅资料文献、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古寺庙的历史概况。第二阶段:约一周。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实地考察,了解各寺庙的外观、格局、具体修建时间、损毁和重修具体情况。第三阶段:约一周。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讨论、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提出建议。四、调查情况1、开元镇国禅寺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廿六年(758年)敕建为开元寺,元代一度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代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处所。因其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驰名中外,垂誉千秋,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开元镇国禅寺建于唐玄宗廿六年,向为粤东第一古刹,虽经一千余年的沧桑变易,天灾人祸摧残,然而僧众和檀那信施精心保护,不断修建,其殿阁宏伟壮观,圣像庄严典雅,仍不失“古代建筑艺术明珠”光彩,且寺中保存着众多的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文物。 主要有唐代石经幢,大殿及月台刻栏、宋代大铜钟、四大部洲石座,元代铜云板、大木鱼、陨石香炉,明代木雕千佛塔、大供桌,清代乾隆版大藏经、和硕庄亲王题匾,民国时智诚法师刺舌血书写“华严经”。此外尚有历代官府文告、重修碑记石刻十余块。始建时占地百亩,由于沧桑变易,隆替不常,官府豪绅肆意侵占,迄今尚存不足六十亩。经宋元明清及近年,先后十次大规模修建,形成庞大的四合院古建筑群。其中“大雄宝殿”以古代风格的重檐歇山顶(九脊顶)建造。2、明镜古寺明镜古寺,在潮州市北关北美路尾,始建于明代(1364~1644年),是开元寺下院,原系管理违规僧人场所。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僧人寂渊募建后座,雍正九年(1731年)知府胡恂重修,解放初期农禅并重,僧人作为住宿之地。1957年为农场使用,文革期间被占用,殿宇崩圮,面目全非,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1995年6月动工重建,至1999年1月竣工。成为潮州市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福利型多功能的新型寺院。3、南岩寺南岩寺位于潮州西湖山西麓,坐北朝南,故称南岩寺,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葫芦山摩崖石刻集中处所。周际上下,遍刻古代名人题咏;林木苍郁,环境恬静而清幽;寺之后有巨石盖上而砥下,构成天然石洞。据《海阳县志》记载:南岩古时乃榛莽之所,狐兔穴居之地,明代万历廿二年甲午(1594年),邑人章曰慎始辟其地,“杂植松竹花卉,与山花掩映左右”、“郡侯徐一唯大书[南岩]其上”、又“穿一径通绝顶,为[读书山房],有天门、天池、最高亭、四望台诸处”。崇祯年间,郡贤陈觐墀与此辞室置产,敬建精舍,礼佛斋僧。清代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知府林杭学同山主乡绅陈衍虞重修,增其旧制;清代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知县范同治在此进行重修,由是湖山圣景、梵宇琳宫为之改观,南岩寺游人如鲫。抗日战争时,南岩寺惨遭破坏,至1949年潮州市解放,以殿舍尽圮,佛像无存,僧人星散,成为荒芜之所;文革期间,山崖石刻炸毁达数十处,天然石劈去大半,几不成形,鲜有人至。直至1985年,宗教政策得以落实,海外侨胞、十方善信鼎力资助,重建大雄宝殿、山门、客堂、主堂,复将岩洞加以整修。南岩寺形胜、倍胜往昔。原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定持法师撰联赞曰:“南国好风光,鸟语松涛皆梵呗;岩阿饶静趣,山明水秀尽文章。” 4、叩齿古寺叩齿古寺是潮州古城区中一座名扬宇内,有一千余年历史的古刹,位于道后巷,原名未详,创建年代未详。唐代元和十四年(819年)大儒韩愈被贬来潮州,三次致书礼请大颠祖师至郡,在此小住十余日,多次相互论道,后人在此庵内建大颠堂,并名为“大隐庵”。元代至正廿六年(1336年),潮州路总管王翰毁大隐庵,于庵侧建韩祠,明末清初邑人邹鎏重建大隐庵,易名为“叩齿庵”。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路经潮州,贺龙、叶挺、周恩来等曾在此驻扎。1940~1948年僧人释澄修先后重建客堂、大雄宝殿、大颠祖师堂,更名“叩齿古寺”,沿用至今。文革期间,寺遭占用,殿宇残破,面目全非。1984年宗教房产政策落实,归还市佛教协会管理。1988年宏生法师受为住持,得林希炎、何紫蓉女士等海内外善信人士大力捐助,进行大规模重修。叩齿古寺以其独特的历史,一千余年来,吸引着古今知名学者,高僧大德前来参谒,留下大量诗文,宋神宗熙宁四年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巡历至潮州与大殿堂题诗,“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该寺现已建成全部仿唐建筑风格的大雄宝殿、玉佛门、山门、祖堂、丈室、客室、僧舍、斋堂和厢廊等。寺中现有历代文物:古井、大隐庵石门额、清代大铜钟、古榕和民国期间重修碑记,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别峰古寺别峰古寺,位于潮州市区东郊意溪镇橡埔乡凤栖山别峰,明代(1368~1644年)崔道亮建,清代康熙廿三年(1684年)古越吴良骥建,同治元年(1862年)馀庆社重修,更名别峰古寺,一直沿用至今。1986年重修扩建。寺内至尽保存清代乾隆廿六年(1761年),署惠潮道、潮州知府周硕勋所题“为最上盛”匾额,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匾额。还有清代官府文告、重修碑记石刻,大殿前古植金桂木二株,咸称珍贵。6、观音堂观音堂,在潮州市区官诰巷14号,明历万历年间(1572~1679年)建,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总兵方耀重修,文革期间为小学,1998年由佛教协会收回管理,1999年筹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观音堂明代石刻门额尚存。7、孝禅寺孝禅寺,在意溪镇头塘衬,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潮州知府吴颖、海阳县知县王运元、郡人梁应龙、谢元汴、翁如麟、蔡元同、高僧澄心建,命名孝禅寺。康熙年间(1661~1722年)郡人太史杨中岳建前座。抗日战争时,庵已残破,香火断绝。1982年潮城善信略事修葺,并於前座供观音像,1990~1992年潮州城中善信续捐建,易名孝堂寺。寺中文物有寺后石壁所刻清初知府吴颖(即吴见末)郡侯诗,今已模糊,又有寺后山腰已圮普同塔一座。8、古竺庵古竺庵,在意溪镇东郊村。清代康熙年间知府林杭学(1677年在任),邑人蔡叔度、蔡毅同倡建,嘉庆二年(1797年)住持释惟宽重修,文革期间已成废庵,1990年后,潮州城中善信陆续修复庵门、两厢观音殿、地藏殿、祖堂、僧舍。2000年住持释能照得善信乐助,扩建大雄宝殿,颇具规模。清代重修之石刻门额尚存。9、石庵石庵,在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明代(1368~1644年)创建,明末邑人尚书黄锦避乱隐居于此,后人书“石庵”,刻石为门额。向为僧人及居士管理,文革期间沦为农场,1988年归还佛教协会管理,1999年进行重修扩建。山坡巨石遍布,树木婆娑,风景优美。寺中文物有石洞镌于石壁的明末黄锦所书“最上岩”三字;又有刻于峭壁的“不昧因果”、“寒拾留响”等大字,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古大士庵古大士庵,在潮州市区义安路府仓内,是明代僧人洪范创建,清代乾隆卅五年(1770年)水头乡张良标等舍田21亩6分,同治十二年(1873年)惠潮嘉道张铣、潮州总兵方耀、署潮州府刘桂年重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府杨霁又重修,香火鼎盛。文革期间为潮州市教工幼儿园使用,1988年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归还佛教协会管理。经多年的筹划重建,已形成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庵内现存文物有清代重修石刻碑记七块。11、松林古寺松林古寺,在潮州市意溪镇埔东村松林峰,兴建年代未详。文革期间开挖东溪时,在此发现韦陀菩萨石像和莲花型圆石座,据考为唐代石刻,乡人于山坡构建简陋殿舍,因圆石座上有“开山会堂和尚”六字,遂名为“开山寺”。1993年2月宗教局批准开放,1995年归湘桥区佛教协会接管,筹划兴建。同年,建普同塔三座,供大众安放骨灰之用,易名为“松林古寺”。寺中现存文物,有唐代韦陀、菩萨石像二尊和莲花型圆石座一块及清代祖师碑石。五、研究结论(一)研究分析所得的几点结论1、古寺庙修建情况看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中原文化传入潮州,当时有不少中原汉人相继南下,从福建沿海转入潮州地区,加速了潮州文化的发展。如建筑壮观的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就始建于唐开元廿六年(738年)。到了唐朝中期,潮州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至宋代,又建了一批寺庙,而从现寺庙所存的一些古文物可以看出,潮州的文化事业比较兴旺,宋时的潮州已有“海滨邹鲁”之称。明清两代,潮州文化事业发展更为全面,又先后修建了一批寺庙,如南岩寺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2、修建情况分析:从以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朝代发展到“政通人和”的时候,统治者总会下令修建寺庙,以求得国泰民安。开元镇国寺大雄宝殿前一香炉刻有:“大雄宝殿,万年鼎新,心香一瓣,法界蒙熏,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民国巩固,治道昌明。”由此可见建寺目的。当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希望可以永远过着这种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也会到寺庙里去拜佛求神,借助宗教的力量,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3、损毁情况分析:“文革”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各庙宇、寺院被工厂等占用,继而僧众被逐,圣像荡然无存,殿阁残落,不堪目睹。当时,在极“左”路线影响下,社会极其不稳定,潮州的经济和社会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批孔”“批儒”“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影响下,形势再度陷入混乱。在社会不稳定,形势混乱的情况下,宗教政策无法得到落实,使得庙宇、寺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毁。4、重修情况分析: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潮州地方党政领导对文物古迹、古寺庙等修复做了大量工作,国家、省市公布了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加以重点修复。近年来,经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修建,现在潮州的古寺庙等已基本得到整修,并开放成为佛游活动中心及旅游胜地。人民还可以到这里为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愿望祈祷。与古时候建寺庙相比,现在重修古寺庙,不仅表明了党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态度,而且这些具有潮州地方色彩,体现潮州宗教文化的古寺庙成为旅游胜地,对潮州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真正过上了所希望的和平、安定的生活,具有现实意义。(二)关于旅游开发的几点意见以上所述的几个古寺庙中,只有开元寺能够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一知名旅游景点,而其他的像明镜古寺、叩齿古寺等,虽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却没有形成具有潮州古文化特色的寺庙建筑。若将这些庙宇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具有潮州特色悠闲旅游景点,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庙宇的知名度,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促进潮州经济的发展。故此,我们提出下面几点意见和建议:1、加强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当地的风俗、传统,为古寺庙添加一些更传统,更淳朴的特色建筑、陈设,如潮州木雕、花灯等。2、有针对性地对寺庙周围的环境,相关服务行业,如卫生状况、车辆停放、公共设施、小卖部、饮食部门等做出必要的整顿、清理,使之更完善。3、个别寺庙出现一些铁、铝制作的建筑风格,与“古”格格不入,很难对游人产生吸引力,尽可能复古,增加古典建筑,并扩大绿化程度,使环境更加优美。4、适当提高门票价格,主观地提升这些古寺庙的“身价”,增大其在游人心目中的价值。5、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形成一系列的旅游路线。我们希望,通过以上所提出的几点意见建议,可以从实质上改善这些古寺庙的环境、内涵及风格,这将有助于“旅游旺市”战略的更好实施,也有利于潮州城区古寺庙的发展。?〖谈访录〗为了使研究报告更具体,更详尽,我们特地对开元寺的宏澈方丈进行了一次采访。问:开元寺陆续以来大修过几次?现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复?答:开元寺大修的次数大约有三十多次,唐、宋、明、清、民国、建国后、文革后、改革开放,都有过大规模的重修。目前大部分都已经修复,只剩下旧方丈大厅及钟楼尚未修复。问:据说在文革时期,开元寺受到的破坏是很大的,那主要有哪些呢?答:主要是一部分佛像被毁,房屋被占用,文物散缺,僧人被逐等。问:那么现在寺中的大部分佛像是否在近年来才重新修建的?答:是的,绝大部分是。问:修复过程中最大的支持者是谁呢?答:首先是政府宗教政策的明确指示;其次,是海内外华侨、信徒、热心人士的支持,开元寺才会有今天的新貌。问:请您谈一下,现在正在修复的“大悲殿”工程的情况及意义。答:“大悲殿”以前是没有的,属于扩建工程,是泰国侨胞提倡修建的。通过与政府联系,收回被占土地,由泰国侨胞出资修建,并捐赠全国唯一的“84座玉佛像”。这体现出侨胞热心家乡建设的精神,也为子孙后代留个纪念。问:开元寺经过这么多次的修复,现在已是潮州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应该说修复工作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修复的意义是否仅仅是利益呢?答:修复寺院的目的,一个是修复佛像的道场,弘扬佛法,供僧人修持所用,因为僧人是寺院的主人,这是主要的。另外一个,因为开元寺是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需要修建。至于旅游,这是一个附带的内容,并不是因为发展旅游才修建寺院的。一般地说,有佛教圣地的地方,都会有游人。寺院一般都建在山林等风景、环境较好的地方,再因为这几年改革开放,经济较好了,才开始发展旅游。所以修复工作的重大意义是发扬佛学、发扬中国的古文化。?〖老师评析〗潮州是一座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潮州城区古寺庙是潮州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了解古寺庙,可以了解潮州历史,认识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兴衰成败规律。同时开发潮州古寺庙对潮州旅游业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报告是许晗星、陈怿生、吴文娜、林岱洁四位同学一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她们通过对潮州城区古寺庙的初步调查,写成调查报告,让人们对潮州城区古寺庙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研究潮州的历史文化古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信息】(1)《潮州市区寺庵记胜》(2)http://www.chaozhou.gd.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