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4 压强知识点一压力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大小:当受力面为水平面时,压力等于重力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注意】:①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作用点等效作用在接触面的中心②压力属于弹力③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压力的方向也不一定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典例1 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是( )A B C D知识点二压强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2、公式:,推导公式:、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4、1pa的物理意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注意】:①公式适用于任何条件下压强问题的分析与计算,计算时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用平方米②对于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几何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积等于物体的底面积,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来计算③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影响压强的大小,改变压强时,一般保证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不变,改变另一影响因素。有时两个影响因素也可以同时改变。典例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将乙叠放到甲的上表面中央、或将甲叠放到乙的上表面中央,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相等。则p甲、p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典例2 质量为500g、底面积为25cm2、高10cm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g=10N/kg,问:(1)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多大?(2)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3)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多大?知识点三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1)测量:压强计(2)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3)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④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的大小,其中,液体深度的单位必须用米【注意】:①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表示液体压强大小。②公式中“h”表示液体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距离。③公式不适用于流动的液体以及气体压强的计算与判断典例1 如图所示,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量筒和量杯内,两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量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C.p1=p2,F1=F2 D.p1>p2,F1=F2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2N的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的水,深度为12cm,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g取10N/kg)(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2)水平桌面收到的压强和压力知识点四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液面相平的条件: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3、船闸原理:连通器【注意】:连通器与形状无关典例1 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足够高的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 )A.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依然会高于B中液面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C.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5:7知识点五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2、方向:各个方向3、产生原因: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5、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托里拆利实验6、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大小=,粗略计算可取7、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液体沸点的关系:(1)海拔越高,大气压越(2)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8、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注意】:①托里拆利实验中:选用水银进行实验是因为水银的密度较大,方便进行实验;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只与外界的大气压有关;将玻璃管倾斜一定程度后,水银仍然不能充满整个玻璃管,说明管中混入空气。②通常情况下,冬天、晴天的气压比夏天、阴天的气压高典例1 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三支试管插入水银槽中都封闭了一部分气体。试管中被封闭的气体压强中最大的是(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无法确定知识点六流体的压强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飞机的升力:飞机升空原依靠机翼的上下表现产生的压强差典例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向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1.下列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较宽 B.蚊子尖尖的口器 C.滑雪板面积较大D.骆驼宽大的脚掌2.如图所示的标志线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人行道上的斑马线 B.机动车道上的停车线C.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 D.银行柜台前的安全线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A.吸盘 B.高压锅 C.抽水机 D.茶壶4.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5.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类比法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D.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6.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B<pA<pC7.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D.当海拔高度升高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8.如图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 FB,pA pB(选填“>”“=”“<”)9.如图,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g的水,已知容器的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cm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Pa.(ρ水=1×103kg/m3,g=10N/kg)10.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转换法。(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通过比较图 (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置有圆柱体甲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甲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为0.3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乙的底面积为2×10﹣2米2、高为0.25米,盛有0.1米深的水。①求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求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专题04 压强知识点一压力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大小:当受力面为水平面时,压力等于重力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注意】:①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作用点等效作用在接触面的中心②压力属于弹力③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压力的方向也不一定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典例1 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斜面受到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斜面上,方向垂直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斜面。图AD中,压力的方向错误,图BD中力的作用点没有画在斜面上,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知识点二压强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2、公式:,推导公式:、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4、1pa的物理意义: 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注意】:①公式适用于任何条件下压强问题的分析与计算,计算时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用平方米②对于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实心几何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积等于物体的底面积,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来计算③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都影响压强的大小,改变压强时,一般保证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不变,改变另一影响因素。有时两个影响因素也可以同时改变。典例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将乙叠放到甲的上表面中央、或将甲叠放到乙的上表面中央,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相等。则p甲、p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叠加后对地面压力的增加量:△F甲=G乙,△F乙=G甲,甲、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p甲==,△p乙==,因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相等,且S甲<S乙,所以,G甲>G乙,由p==和S甲<S乙可得,p甲>p乙。故选:A。典例2 质量为500g、底面积为25cm2、高10cm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g=10N/kg,问:(1)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多大?(2)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3)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多大?【解析】解:(1)圆柱体的重力:G=mg=0.5kg×10N/kg=5N,该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F=G=5N,(2)圆柱体的体积V=Sh=25cm2×10cm=250cm3=2.5×10﹣4m3。圆柱体的密度:ρ===2g/cm3=2×103kg/m3;(3)受力面积S=25cm2=2.5×10﹣3m2,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p===2000Pa。答:(1)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5N;(2)圆柱体的密度是2×103kg/m3;(3)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2000Pa。知识点三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特点(1)测量:压强计(2)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3)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④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的大小,其中,液体深度的单位必须用米【注意】:①用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表示液体压强大小。②公式中“h”表示液体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距离。③公式不适用于流动的液体以及气体压强的计算与判断典例1 如图所示,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量筒和量杯内,两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量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根据上述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C.p1=p2,F1=F2 D.p1>p2,F1=F2【答案】B【解析】解:(1)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量筒和量杯内,水的深度关系为h量筒>h量杯,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1>p2。(2)量筒和量杯内水的质量相同,则其重力相同,量筒上下一样粗细为直壁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即F1=G;量杯形状是上粗下细,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重力,即F2<G;所以F1>F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2N的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的水,深度为12cm,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g取10N/kg)(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2)水平桌面收到的压强和压力【解析】解:(1)杯底所受水的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12m=1200Pa,水对杯底的压力:;(2)水平桌面收到的压力:,桌面受到的压力为桌面受到的压强为:答:(1)水对杯底的压强为1200Pa;(2)杯底受到水的压力为1.2N。知识点四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液面相平的条件: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3、船闸原理:连通器【注意】:连通器与形状无关典例1 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足够高的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 )A.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依然会高于B中液面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C.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5:7【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因为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A的液面高于B的液面,所以若将阀门K打开水从容器A内向B流动,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与B中液面相平,故AC错误;根据题中的插图可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5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7cm,A、B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5:7.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知识点五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2、方向:各个方向3、产生原因: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5、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托里拆利实验6、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其大小=,粗略计算可取7、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液体沸点的关系:(1)海拔越高,大气压越(2)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8、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注意】:①托里拆利实验中:选用水银进行实验是因为水银的密度较大,方便进行实验;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只与外界的大气压有关;将玻璃管倾斜一定程度后,水银仍然不能充满整个玻璃管,说明管中混入空气。②通常情况下,冬天、晴天的气压比夏天、阴天的气压高典例1 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三支试管插入水银槽中都封闭了一部分气体。试管中被封闭的气体压强中最大的是(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解: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三只试管倒插在水银槽内,都密封了一部分气体,设大气压强为p0,假设试管中有一自由移动的液片,与水银槽中液面在同一高度处。则每只试管中水银柱相对于液片的高度分别为h甲、h乙、h丙,由图知,h甲<h乙<h丙,由公式p=ρgh知,三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液片虽然在不同试管中,但其下表面受到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强p0;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试管内空气与水银柱产生压强之和,并且液片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相同,即p0=p水银+p内。因为p0一定,p甲<p乙<p丙,所以,试管内空气产生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即被封闭的气体压强中最大的是甲试管。故选:A。知识点六流体的压强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3、飞机的升力:飞机升空原依靠机翼的上下表现产生的压强差典例1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向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答案】C【解析】解:由于模型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模型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模型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模型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选:C。1.下列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较宽 B.蚊子尖尖的口器 C.滑雪板面积较大D.骆驼宽大的脚掌【答案】B【解析】解:书包背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肩膀的压强,不合题意;蚊子尖尖的口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对皮肤的压强,容易扎进去。符合题意;滑雪板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不容易陷进去,不合题意;在压力不变时,宽大的骆驼脚掌增大了受力面积,使压强减小了,不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的标志线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A.人行道上的斑马线 B.机动车道上的停车线C.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 D.银行柜台前的安全线【答案】C【解析】解:地铁站台设置安全线是因为人离列车太近时,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很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容易被压向列车出现事故,故C符合题意;人行道上的斑马线、机动车道上的停车线、银行柜台前的安全线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设置,对行人和车辆起警示作用,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A.吸盘 B.高压锅 C.抽水机 D.茶壶【答案】D【解析】解:吸盘是利大气压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故A错误;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不属于连通器应用,故B错误;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故C错误;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解: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判断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故A符合题意;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B不合题意;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等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C不合题意;由图可知,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一样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D不合题意。故选:A。5.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类比法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D.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答案】B【解析】解: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A错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正确;比较甲、乙的实验知,受力面积相同时,甲中压力较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比较乙、丙的实验知,压力相同时,乙中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较明显;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是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是利用乙丙实验实验结论,故C错误;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D错误。故选:B。6.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B<pA<pC【答案】A【解析】解:由题知,三容器内液体深度:hA=hB=hC,由于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体密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pA=pB=pC。故选A。7.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D.当海拔高度升高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答案】D【解析】解:玻璃管内径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故A错误;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水银柱会升高,但水银柱的高度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垂直高度,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故C错误;当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海拔高度升高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故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 FB,pA pB(选填“>”“=”“<”)【答案】<=【解析】解: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均等于其重力,即可F=G,A组一块,B组两块,FA=G,FB=2G,.故FA<FB;A组砖侧放,则面积为SA=4×1=4;压强pA==,B组砖平放,则面积为SB=4×2=8;压强pB===,则pA=pB。9.如图,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60g的水,已知容器的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cm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Pa.(ρ水=1×103kg/m3,g=10N/kg)【答案】 1000 1800【解析】解:(1)水的深度h=10cm=0.1m,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2)质量为60g的水,容器的质量为30g,总质量为:m=60g+30g=90g,重力为:G=mg=90×10﹣3 kg×10N/kg=0.9N水平桌面受到容器的压力:F=G=0.9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1800Pa。10.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转换法。(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通过比较图 (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控制变量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3)乙、丙(4)=(5)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解析】解:(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故应该比较图乙、丙,且可以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与图丙相比,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相同,则根据p=可知,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一定,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压力大小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置有圆柱体甲和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甲的底面积为1×10﹣2米2、高为0.3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乙的底面积为2×10﹣2米2、高为0.25米,盛有0.1米深的水。①求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求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解析】解:①圆柱体甲的体积:V甲=S甲h甲=1×10﹣2m2×0.3m=3×10﹣3m3,则根据ρ=可得,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ρ甲V甲=2×103kg/m3×3×10﹣3m3=6kg。②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水=1×103kg/m3×10N/kg×0.1m=1×103Pa。③圆柱体甲的重力:G甲=m甲g=6kg×10N/kg=60N,乙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S乙h水=2×10﹣2m2×0.1m=2×10﹣3m3,则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水g=1×103kg/m3×2×10﹣3m3×10N/kg=20N,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的重力不计,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圆柱体甲和乙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则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4×103Pa。答:①圆柱体甲的质量m甲为6kg。②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103Pa。③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中,无水溢出,此时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为4×103P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压强讲义(原卷版).docx 专题04 压强讲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