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

资源简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基础知识·细解读
知识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1.合并同类项的意义
将一元一次方程同侧的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合并,使方程转化为mx=n(m≠0)的简单形式,从而更接近x-a(常数)的形式,便于求解.
2.合并同类项的依据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注意:(1)“系数化为1”使方程由mx=n(m≠0)变形为x=a(常数),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
(2)像x,-y这样系数为1或-1的项,在合并同类项时不要漏掉.
特别提醒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明确这类方程的特点:等号一边是只含未知数的项,另一边只舍常数项.
【例1】解方程:-9x+2x-4x=50-2-4.
解:合并同类项,得-11x=44.
系数化为1,得x=-4.
总结
(1)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时,要牢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2)在系数化为1时,特别注意系数是负数时,符号不要出错.
知识点二利用移项解方程
移项
(1)目的: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将不含未知数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使方程更接近于mx=n(m≠0)的形式.
(2)依据:等式的性质1.
(3)两个变化:位置变化和符号变化.
注意:(1)方程中的项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在解方程时,习惯上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不合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3)移项时一定要变号.
特别提醒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特别提醒
移项与加法交换律的区别:移项指的是把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且要变号;加法交换是在等号的同一边变动某项的位置,且不用改变符号.
【例2】解方程:(1)3x-7+4x=6x-2;
(2)6-8x=3x+3-5x.
解:(1)移项,得3x+4x-6x=-2+7.
合并同类项,得x=5.
(2)移项,得-8x-3x+5x=3-6.
合并同类项,得-6x=-3.
系数化为1,得x=.
知识点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总量和分量关系问题:相等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一般是先设其中一个部分的量为x,再用x表示出其他部分的量,最后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2.盈不足问题:相等关系“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在实际问题中,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式子表示(最多一个未知数),由这两个式子相等即可列出方程.
注意:(1)设未知数列方程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2)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方程的解,一定要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对于与现实生活不符的结果(如得到人数为负数、小数等),要进行必要的取舍.
特别提醒
(1)一般情况下,问题中给出的条件l在列方程时不能重复利用,否则恰得到一个恒等式,虽然正确但怃法求出应用题的解.
(2)列出方程后,可以进一步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解方程.
【例3】育才中学七(1)班全体同学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果每人种7棵树苗,那么剩余18棵树苗;如果每人种8棵树苗,那么还差35棵树苗.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共有多少棵树苗
解:设这个班共有x人.
根据题意,得7x+18=8x-35.
解方程,得x=53.
7x+18=389.
答:这个班共有53人,共有389棵树苗.
应用能力·巧提升
题型一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值
【例1】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25与x的差是-8,求x;
(2)m的五分之三与8的和是2,求m.
审题关键:“是”前后语句表示的式子或数是相等的,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可以列方程.
破题思路:列出方程,再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解方程.
解:(1)由题意,得25-x=-8.
移项,得8+25=x,
即x=25+8.
合并同类项,得x=33.
(2)由题意,得
m+8=2.
移项,得m=2-8.
合并同类项,得m=-6.
系数化为1,得m=-10.
解后反思
在移项时,一般地,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但有时候移到右边会更简单,如第(1)题.
变式训练
1.(海南中考改编)若式子x+2的值为1,则x等于 ( )
A.1 B.-1 C.3 D.-3
2.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减去4与25的积,差是15,求x;
(2)已知3y-1与y互为相反数,求y.
题型二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
【例2】已知x=-5是方程x2+mx-10=0的解,求当x=3时,x2+mx-10的值.
审题关键:题中字母既有x又有m,关键是确定哪个是未知数,如将x=-5代入方程后就变成关于m的方程.
破题思路:先求出m的值,再代入多项式计算求解.
解:把x=-5代入方程x2+mx-10=0,得
(-5)2+(-5)m-10=0.
即-5m+15=0.
解得m=3.
故当x=3时,
x2+mx-10=32+3×3-10=8.
变式训练
3.若方程2x+1=3的解与关于x的方程x+3a=7的解相同,求关于x的方程-ax+4=3的解.
解后反思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把已知解代入方程中,使未知数转化为已知数,从而得到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求出字母系数.
题型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角度1 总量和分量关系问题
【例3】在植树节,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七年级三个班共植树100棵,其中一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植树的棵数多4棵,三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求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审题关键:题中告知的是一班、三班植树的棵数分别与二班植树的棵数的关系,所以可以考虑设二班植树x棵.
破题思路:设二班植树x棵,再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表示出一班和三班分别植树的棵数,最后根据相等关系“三个班共植树100棵”列方程.
解:设二班植树x棵,则一班植树(x+4)棵,三班植树(2x-4)棵.
根据题意,得x+x+4+2x-4=100.
合并同类项,得4x=100.
系数化为1,得x=25.
所以x+4=29,2x-4=46.
答:一班植树29棵,二班植树25棵,三班植树46棵.
规律总结
解决“总量一各部分量的和”问题的四个步骤
第1步:弄清楚总量包括几部分量,并设出未知数.
第2步:根据“总量一各部分量的和”列出方程.
第3步:解方程求出所设未知数.
第4步:求出其余各部分量,并作答.
变式训练
4.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5 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65 km,慢车行驶了1 h后,另有一辆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85 km,快车行驶几小时后与慢车相遇
5.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术题,它们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述,如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梨,请问君子知道否,几个老头,几个梨 请用所学知识解答这个数学问题.
角度2 盈不足问题——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例4】已知一列火车匀速驶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人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45 s,而整列火车全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3 s,且火车的长度为180 m,求隧道的长度和火车的速度.
审题关键:隧道的长度未知,但不论用怎样的式子表示,隧道的长度是不变的.故可以考虑用不同的式子表示隧道的长度,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来列方程.
破题思路: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行驶的路程为“隧道的长度+火车的长度”,整列火车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是“隧道的长度一火车的长度”,设火车的速度为z m/s,即可用不同的式子表示隧道的长度.
解:设火车的速度为x m/s.
根据题意,得
45x-180=33x+180.
移项,得45x-33x=180+180.
合并同类项,得12x=360.
系数化为1,得
X=30.
33×30+180=1 170(m).
答:隧道的长度为l 170 m,火车的速度为30 m/s.
规律总结
解“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应用题的四个步骤
第1步:找出应用题中贯彻始终的一个不变的量.
第2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出这个量.
第3步:由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列出方程.
第4步:解方程,求出答案并作答.
6.(安徽中考)《九章算术》中有一道阐述“盈不足术”的问题,原文如下:
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译文为:
现有一些人共同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元,还盈余3元;每人出7元,则还差4元,问共有多少人 这个物品的价格是多少
请解答上述问题.
易误易混·精辨析
易错点一移项时忘变号而出错
【例1】解方程:5x-2=-7x+8.
解:移项,得5x+7x=8+2.①
合并同类项,得12x=10.
系数化为1,得
X=.
防错警示
①移项时要将某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同时要改变该项的符号,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出现“移项,得5x-7x=8-2”的错误.
易错点二系数化为l时误把系数作分子
【例2】解方程:16+12x=19+10x.
解:移项,得12x-10x=19-16.
合并同类项,得2x=3.
系数化为1,得x=.
防错警示
在系数化为1时,易把未知数的系数看作分子,得到x=,出错的原因是没有弄清“系数化为1”的依据.“系数化为1”是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2,因此未知数的系数2应为分母.
真题解密·探源头
中考真题
(江苏常州中考改编)若式子x-5与2x-1的值相等,则x的值是 .
解析:根据题意,得x-5=2x-1.
移项,得x-2x=-1+5.
合并同类项,得-x=4.
系数化为1,得x=-4.
答案:-4
教材原型
教材第91页习题3.2第4(1)题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解:根据题意,得5x+2=3x-4.
移项,得5x-3x=-4-2.
合并同类项,得2x=-6.
系数化为1,得x=-3.
命题人解密:教材习题很典型地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中考题也是针对这一考点进行设置,通过改变题目的背景进行命题.
阅卷人解密:这类问题为基础题.在解方程时尤其要注意移项要变号.
高效训练·速提能
【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3x=5+2可以由3x+2=5移项得到
B.1-x=2x-1移项后得1-1=2x+x
C.由5x=15,得x=,这种变形也叫移项
D.1-7x=2-6x移项后得1-2=7x-6x
2.如果一个数的等于4与这个数的的差,那么这个数是 ( )
A.4 B.-4
C.5 D.-5
3.(湖北荆州中考改编)某电商平台上一件商品标价为200元,按标价的五折销售,仍可获利20元,则这件商品的进价为 ( )
A.120元 B.100元
C.80元 D.60元
4.如果关于工的方程3x+6=0与5x+m=20的解相同,那么m的值是 ( )
A.30 B.10
C.32 D.-30
5.根据图3.2-1提供的信息可知,每个杯子的价格是 元.
6.解下列方程:
(1)5x=4x+2;
(2)3x-1=2x+3;
(3)x-1=x;
(4)4x+4-5x+1=6x+18.
7.某种农药需用甲、乙、丙、丁四种原料配制而成,其配制比例为1:3:2:4.若要生产这种农药300 k,则四种原料各需要多少千克
【能力提升】
8.某年5月份的月历表如图3.2-2所示,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
A.27 B.51 C.69 D.75
9.已知|a-2|+|b-5|=0,解关于x的方程:ax+b=-7.
10.(江西中考)图3.2-3是一根可伸缩的鱼竿,鱼竿是用10节大小不同的空心套管连接而成.闲置时鱼竿可收缩,完全收缩后,鱼竿长度即为第1节套管的长度(如图3.2-3①所示);使用时,可将鱼竿的每一节套管都完全拉伸(如图3.2-3②所示).图3.2-3③是这根鱼竿所有套管都处于完全拉伸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已知第1节套管长50 cm,第2节套管长46 cm,依此类推,每一节套管均比前一节套管少4 cm.完全拉伸时,为了使相邻两节套管连接并固定,每相邻两节套管间均有相同长度的重叠,设其长度为x cm.
(1)请直接写出第5节套管的长度;
(2)当这根鱼竿完全拉伸时,其长度为311 cm,求x的值.
11.某中学组织七年级的学生去观看运动会,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那么多出一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一辆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天220元,一辆60座客车的租金为每天300元.
(1)七年级有多少人 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2)若租用45座或60座客车,并使每个同学都有座位,则怎样租车最合算
【素养创新题】
12.小华写信给老家的爷爷,问候“八一”建军节.折叠长方形信纸、装入信封时发现:若将信纸如图3.2-4①连续两次对折后,沿着信封口边线装入时,宽绰有3.8 cm;若将信纸如图3.2-4②三等分折叠后,同样方法装入时,宽绰1.4 cm.试求信纸的纸长与信封的口宽.
本书习题参考答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应用能力·巧提升
1.B
2.解:(1)根据题意,得5x-4×25=15.
即5x-100=15.
移项,得5x=15+100.
合并同类项,得5x=115.
系数化为1,得x=23.
(2)根据题意,得3y-1+y=0.
移项,得3y+y=1.
合并同类项,得4y=1.
系数化为1,得y=.
3.解:解方程2x+1=3,得x=1.
把x=1代入方程x+3a=7,
得1+3a=7,解得a=2.
把a=2代入方程-ax+4=3,
得-x+4=3,解得x=1.
4.解:设快车行驶x h后与慢车相遇.
由题意,得65+65x+85x=365.
移项,得65x+85x=365-65.
合并同类项,得150x=300.
系数化为1,得x=2.
答:快车行驶2 h后与慢车相遇.
5.解:设老头有x个.
由题意,得x+1=2x-2,解得x=3.
所以x+1=3+1=4.
答:共有3个老头,4个梨.
6.解:设共有x人.
可列方程8x-3=7x+4.
解得x=7.
则8x-3=53.
答:共有7人,这个物品的价格是53元.
高效训练·速提能
1.D
2.A 解析: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得
x=4-x,解得x=4.
3.C 解析:设进价为x元,则200×0.5-x=20,解得x=80.
4.A 解析:解方程3x+6=0,得x=-2.把x=-2代入5x+m=20,得m=30.
5.8 解析:设每个杯子的价格是x元,则每个暖瓶的价格是(43-x)元.
根据题图中信息,得3x+2×(43-x)=94,解得x=8.
6.解:(1)移项,得5x-4x=2.
合并同类项,得x=2.
(2)移项,得3x-2x=3+1.
合并同类项,得x=4.
(3)移项,得x-x=1.
合并同类项,得x=1.
系数化为1,得x=2.
(4)移项,得4x-5x-6x=18-4-1.
合并同类项,得-7x=13.
系数化为1,得x=-.
7.解:设甲种原料需要x kg,则乙种原料需要3x kg,丙种原料需要2x h,丁种原料需要4x kg.
根据题意,得x+3x+2x+4x=300.
合并同类项,得10x=300.
系数化为1,得x=30.
所以3x=90,2x=60,4x=120.
答:甲种原料需要30 kg,乙种原料需要90 kg,丙种原料需要60 kg,丁种原料需要120 kg.
8.D 解析:设三个数中最大的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分别为x-7,x-14,三个数的和为3x-21.当3x-21=27时,x=16,这时三个数为2,9,16;当3x-21=51时,x=24,这时三个数为10,17,24;当3x-21=69时,x=30,这时三个数为16,23,30;当3x-21=75时,x=32,由于5月份的月历表中最大的数是31,没有32,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即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75.故选D.
9.分析:因为|a-2|与|b-5|均为非负数,且它们之和为0,所以它们分别为0.
解:由题意,得a-2=0,b-5=0.
解得a=2,b=5.
所以原方程ax+b=-7为2x+5=-7.
解方程,得x=-6.
10.解:(1)第5节套管的长度为50-4×(5-1)=34(cm).
(2)第10节套管的长度为50-4×(10-1)=14(cm).
已知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x cm
根据题意,得(50+46+42+…+14)-9x=311,即320-9x=311.
解得x=1.
答: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1 cm.
11.解:(1)设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工辆,则七年级有(45x+15)人.
根据题意,得45x+15=60x-60.
解方程,得x=5.
所以45x+15=45×5+15=240.
答:七年级有240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5辆.
(2)方案一:租用6辆45座客车,所需费用为220×6=1320(元).
方案二:租用4辆45座客车,1辆60座客车,所需费用为220×4+300=880+300=1180(元).
方案三:租用3辆45座客车,2辆60座客车,所需费用为220×3+300×2=1260(元).
方案四:租用2辆45座客车,3辆60座客车,所需费用为220×2+300×3=1340(元).
方案五:全部租用60座客车需租4辆,所需费用为300×4=1200(元).
答:要使每个同学都有座位,则租用4辆45座客车,1辆60座客车最合算.
12.解:设信纸的纸长为x cm.
根据题意,得+3.8=+1.4.
移项,得=1.4-3.8.
合并同类项,得-=-2.4.
系数化为1,得x=28.8.
所以+3.8=11.
答:信纸的纸长为28.8 cm,信封的口宽为11 cm.
教材参考答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思考(第87页)
通过合并同类项,可以化简方程,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练习(第88页)
1.解:(1)合并同类项,得3x=9.
系数化为1,得x=3.
(2)合并同类项,得2x=7.
系数化为l,得x=.
(3)合并同类项,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4)合并同类项,得2.5x=2.5.
系数化为1,得x=l.
2.解:设前年的产值是x万元,则去年的产值是1.5x万元,今年的产值是(2×1.5x)万元.
根据题意,得x+1.5x+(2×1.5x)=550,
解得x=100.
答:前年的产值是100万元.
思考(第89页)
通过移项,可以将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移到方程的两边,先通过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再将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方程的解.
练习(第90页)
1.解:(1)移项,得6x-4x=-5+7.
合并同类项,得2x=2.
系数化为1,得x=1.
(2)移项,得x-x=6.
合并同类项,得-x=6.
系数化为l,得x=-24.
2.解:设她们采摘用了x h.
根据题意,得8x-0.25=7x+0.25.
移项,得8x-7x=0.25+0.25.
合并同类项,得x=0.5.
答:她们采摘用了0.5 h.
习题3.2(第91页)
1.解:(1)合并同类项,得9x=18.
系数化为1,得x=2.
(2)合并同类项,得-x=-3.
系数化为1,得x=3.
(3)合并同类项,得6.5y=-6.5.
系数化为1,得y=-1.
(4)合并同类项,得b=3.
系数化为1,得b=.
2.解:移项是解方程的一个步骤,一般是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等号的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都移到等号的右边,即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例如上式,等式两边同减3x,把3x从等式右边移到了等式左边;等式两边同加5,把-5从等式左边移到了等式右边.
3.解:(1)合并同类项,得4x=-16.
系数化为1,得x=-4.
(2)合并同类项,得6y=5.
系数化为1,得y=.
(3)移项,得3x-4x=1-5.
合并同类项,得-x=-4.
系数化为l,得x=4.
(4)移项,得-3y-5y=5-9.
合并同类项,得-8y=-4.
系数化为1,得y=.
4.解:(1)根据题意,得5x+2=3x-4.
移项,得5x-3x=-4-2.
合并同类项,得2x=-6.
系数化为1,得x=-3.
(2)根据题意,得-5y=y+5.
移项,得-5y-y=5.
合并同类项,得-6y=5.
系数化为1,得y=-.
5.解:设现在小新的年龄为x岁.
根据题意,得3x=28+x,
移项,得3x-x=28.
合并同类项,得2x=28.
系数化为1,得x=14.
答:现在小新的年龄为14岁.
6.解:设I型洗衣机计划生产x台,则Ⅱ型洗衣机计划生产2x台,Ⅲ型洗衣机计划生产14x台.
根据题意,得x+2x+14x=25 500.
合并同类项,得17x=25 500.
系数化为1,得x=1 500.
所以2x=2×1 500=3 000,
14x=14×1 500=21 000.
答:I型、Ⅱ型、Ⅲ型洗衣机分别计划生产1 500台、3 000台、21 000台.
点拨:此题属于比例分配问题,解比例分配问题时,若三个数的比为l:m:n,则设三个数分别为lx,mx,nx(x≠0).比例分配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总量等于各部分量之和.
7.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 m,则长为1.5x m.
根据题意,得2x+2×1.53x=60.
解得x=12.
所以1.5x=1.5×12=18.
答:长和宽分别是18 m和12 m.
8.解:(1)若第一块实验田用水x t,则第二块实验田用水25%x 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15%x t.
(2)根据题意,得x+25%x+15%x=420.
合并同类项,得1.4x=420.
系数化为1,得x=300.
所以25%x=25%×300=75,
15%x=15%×300=45.
答:第一块实验田用水300 t,第二块实验田用水75 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45 t.
9.解:设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x t.
根据题意,得2x+150=2 050.
移项,得2x=2 050-150.
合并同类项,得2x=1 900.
系数化为1,得x=950.
答: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950 t.
10.解:设在距木棍一端x cm处锯开.
根据题意,得2x-5=100-x.
移项,得2x+x=100+5.
合并同类项,得3x=105.
系数化为1,得x=35.
答:应该在距木棍一端35 cm处锯开.
11.解:设参与种树的人数为x.
根据题意,得10x+6=12x-6.
移项,得10x-12x=-6-6.
合并同类项,得-2x=-12.
系数化为1,得x=6.
答:参与种树的人数为6.
12.解:能.设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分别为x-7,x,x+7.
由题意,得x-7+x+x+7=30.
解得x=10.
所以x-7=3,x+7=17.
答: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这三个数分别是3,10,17.
13.解:设个位上的数为x,则十位上的数为3x+1.
根据题意,得3x+1+x=9.
移项,得3x+x=9-1.
合并同类项,得4x=8.
系数化为1,得x=2.
所以3x+1=3×2+1=7.
所以这个两位数是7×10+2=7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