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4章 差序格局
学习目标
用自己的话语概括章节主要内容
辨析概念,学会在阅读中提炼自然段的中心句;
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乡土社会现象。
第4章 差序格局
主旨: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做比较。
摘要:西洋社会是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是有一定界限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内容概要】
本章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做比较。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石子投入水中的波纹式)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
本章各段意概括
1.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2.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
3.因之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4.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5.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6.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7.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8.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9.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10.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1.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12.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13.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14.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18.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19.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
20.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概念辨析
(1)私:不是自私,而是在差序格局里,由于缺乏对“公”的共识,而每个人对“公”与“私”划分的伸缩性又极强,所以“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团体格局:西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格
局,如同一捆捆、一扎扎、一把把柴火,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团体),先有了这个架子,摆放在一起,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3)差序格局: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格局。所谓“差序”是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也就是“伦”。在这个格局中,以“己”为中心,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
(4)个人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
(5)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
探讨重要问题
1.阅读本章第一段至第三段(“在乡村工作者看来”至“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了”),回答问题。
这三个自然段提出了什么问题?所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这3个自然段提出问题:“私”不仅是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更是中国人普遍的特点,由此衍生出对“公”有权利而没有义务的问题、官员贪腐无能的问题等,其实质乃中国人不懂得划分群和己、人和我的界限,而这一界限的模糊,和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有关。
2.阅读本章第四段(“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至“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回答问题。
试对本段文字的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作简要分析。
此段为比喻论证,说明“团体格局”的特点,具体、形象、通俗。这是类型化研究,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做标准化的分类以理清研究对象各部分间的关系。作者把西洋社会的“格局”归类为“团体格局”。但他并没有直接进行理论论述,而以自身经验为基础,把中国社会具有鲜明乡土特征的“捆柴”作为比拟物,使两者产生关联,让中国读者对西洋社会的“格局”体会深刻。
3.文中说:“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这种“生活互助”的民风民俗还有哪些?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杀年猪是一种邻里乡亲互帮互助的习俗。在每年秋冬季节,今天帮你家杀,明天帮他家杀,并不收礼钱。盖房起屋,亲戚邻居不请自到,主动上门帮忙,男的干重活,女的干轻活,忙完大伙儿各回各家吃饭,主人家连饭也不用管。“整房子”(现在改为楼房竣工典礼),主人也会摆宴席。
4.阅读本章第二十段至第二十三段(“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至“我将留在下篇里再提出来讨论了”),简要概括其论述的主要内容。
最后几个自然段在与西洋个人主义的比较中,论述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并进而论述大异其趣的中西方群己界限、权利和义务关系、团体和国家观念。群和己的界限模糊、国与家的概念不清,已是所有圈子的中心,克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德性。结尾处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基于差序格局的中国传统社会道德问题。
5..在论述“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时,作者分别用了三个精彩的比喻,请找出并说明各自的喻义。
①水的波纹:喻指差序格局中以“我”为中心,一圈圈地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重在分厚薄、亲疏。
②蜘蛛网:喻指以自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的网络。
③北斗星辰:喻指以自己为中心,其他所有人都随着他而转动。
1.阅读本章第十三段(“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至“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回答问题。儒家代表人物“家国天下”的思想是怎么得来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孟都注重“推”字,推己及人、克己修身,就像水纹波浪可以向外扩张,从而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
学以致用
格局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亲疏远近。比如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在周围划出一个圈子,也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鸡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在这个圈子内,发生的事情只与自家有关,超出范围则没有任何联系了。这是从地缘关系上反映出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每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划出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薄厚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可是势力一旦发生变化,尤其是由大变小,树倒猢狲散,范围也随之变化,缩成一团,人情也因之而改变,变薄变冷。由此,便有了“世态炎凉”的感触。
2.试用“差序格局”的原理来解释“世态炎凉”这一世俗人情。
【思维拓展】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
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了谁?为什么?透过这个故事,思考: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什么特点?
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中选择了父亲,是因为在她看来,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在以雍姬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父亲在更靠近中心的一圈。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会因为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巩固练习
依据文本内容,填写正确答案。
1.作者将中西方社会进行对比,将西方社会的类型称为“ ”: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把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之为“ ”,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
2.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的“ ”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恕——这些不是从“ ”出发的。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
自我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