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舞蹈美育《瑶族小长鼓舞》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舞蹈美育《瑶族小长鼓舞》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课题:《 瑶族小长鼓舞 》
年级: 三年级 栏目: 舞蹈美育
《瑶族小长鼓舞》
瑶族小长鼓舞
了解背景
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
过山瑶是扩散最广的一个支系。
广东的乳源县是世界过山瑶的故乡。
历史上的过山瑶“吃尽一山、则移一山”,过山瑶人民就是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小长鼓舞。
瑶族小长鼓舞
瑶族小长鼓舞
认识道具
瑶族小长鼓舞
又称小花鼓、小番鼓。鼓身长约80公分,鼓身细长,呈两个喇叭倒接形状,用泡桐木挖空心制作而成,两头鼓面蒙上兽皮,直径约12公分,鼓身上绘有色彩对比强烈的乌龟背壳纹路(乌龟是瑶族崇拜的神灵之物)和 “狗牙花”装饰(“狗牙花”是瑶族图腾崇拜的象征)。
小长鼓
瑶族小长鼓舞
动作学习
01
体态特点
02
执 鼓
03
表现性动作
体态要求
自然体态,膝盖微曲。
做动作的时候膝盖要保持有韧性的颤动。
01
体态特点
02
执 鼓
03
表现性动作
第一种 : 横鼓
动作要求:
左手手掌朝上,握住鼓腰。
小长鼓平行于地面。
第二种 : 竖鼓
动作要求:
横鼓的基础上,左侧鼓面向下转动90度。
小长鼓垂直于地面。
第三种 : 斜鼓
动作要求:
上斜鼓—左侧鼓面朝斜上方。
下斜鼓—左侧鼓面朝斜下方。
01
体态特点
02
执 鼓
03
表现性动作
瑶族小长鼓舞有72个动作套路,含24个表现性动作:
“转天转地、寻屋地、挖屋地、铲屋地、平屋地、量屋地、垫石脚、砍木、量木、锯木、背木、架木马、承木、凿木、立柱、串方、承低、承高、上梁、拉梁、上八方、安门、安神位、盖房”。
“吃尽一山,则移一山”,瑶民每迁徙到一个地方,就要重新建造木屋,因此翻山越岭、建造木屋就是瑶族小长鼓舞的重要表现内容。
瑶族小长鼓舞
寻屋地
动作要求:
小长鼓呈竖鼓状态。
向旁迈步,并步的同时击鼓。
身体面向斜45度方向。
砍木
动作要求:
小长鼓呈下斜鼓状态。
脚下屈膝向斜前方跳并步。
回的时候收回横鼓。
量木
动作要求:
小长鼓呈横鼓状态。
脚下屈膝向斜前方跳并步。
出收各击鼓一次。
锯木
动作要求:
小长鼓呈横鼓状态。
脚下屈膝向斜前方跳并步。
出的高度与耳朵同高。
自主编创
同学们,请将所学的动作元素自由组合编创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吧!
瑶族小长鼓舞
知识拓展
表演时加背带,将长鼓横挂胸腹间,右手以掌击鼓,左手持竹片,弹击鼓面。节奏多变,舞蹈动作刚劲有力,脚步多为屈膝半蹲颤动的动律。上身动作有横摆、绕圆转肩、撩手、斜前倾盖鼓等。
广东瑶族传统舞蹈分:过山瑶小长鼓舞和排瑶大长鼓舞。
瑶族大长鼓舞
瑶语叫“挨汪嘟”,又称打横鼓,因其建在山腰上的村寨房屋是挨家挨户排排相连的,当地瑶族便自称“排瑶”。
1、瑶族小长鼓舞的道具是以下那个选项?( )
A、 B、 C、
2、广东瑶族传统舞蹈包括:( )。
3、世界过山瑶的故乡是:( )。
课堂回顾
B
小长鼓舞和大长鼓舞
广东乳源县
作业:
瑶族小长鼓舞表演通常为二人或四人,或集体以双人为一组对舞,现已发展独舞或群舞等,也逐渐从祭拜厅堂、广场走向舞台,以不同的表演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快快邀请你们的小伙伴来跳瑶族小长鼓舞,丰富我们课上自编舞段的表演形式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