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关键能力::利用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共同富裕的建设。科学精神:利用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公共参与:向社会介绍“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理解并宣传国家政策。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民群众的地位;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教学难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2022年3月澎湃新闻)》,展示材料: 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退伍军人,他叫朱彦夫。在朝鲜的冰雪和敌人的枪炮下,他失去了四肢和一只左眼。面对重残,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学会了自理。放下了枪杆子的他不甘于躺平的人生,重拾起了锄杆子和笔杆子,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后来,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当选为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造福乡里。提出问题:朱彦夫创造了历史?回答:不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引出本课内容:5.3社会历史的主体。(二)新课讲授:总议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探究一:展示图片信息:展示人民群众和少数敌人的图片信息(详见PPT)思考: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人民群众的含义: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有量的规定性。第二,有质的规定性,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第四,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探究二:展示材料:朱彦夫的家乡沂源县张家湾是个世代与贫穷打交道的地方,土地贫瘠、缺水缺电,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村。在一次党支部改选中,朱彦夫全票通过,当选为了新一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乡亲们经过多年的治理,原本光秃秃的山上开始种满了果树、木材,为当地架起了高压线,张家湾有了水井,通了电,良田果树环绕,打赢了脱贫致富的攻坚战。情景探究:是谁创造了果树、木材、高压线、水井等这些物质财富 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三、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探究三:展示材料:在朱彦夫六十岁那年,他又一次拿起了笔,遵照已故老指导员的嘱托,七年时间,七易其稿,写成了这本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小说《极限人生》以自己与战友的战争故事和重残后自强不息的经历为故事背景,以自己与战友为人物原型,其中真实再现了长津湖战役的感人故事,是朱彦夫和战友们共同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与实践。情景探究: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哪一作用 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三、人民群众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探究四:展示材料: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情景探究:朱彦夫如果没有劳动群众供他吃穿住用,能创作出小说《极限人生》吗?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三、人民群众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探究五:展示材料:一首首不断改编的民谣“三慌慌”唱出了朱彦夫的家乡张家泉村60年三代人生产、生活、生态的巨变:一唱“三慌慌”,春天闹粮荒,夏天忙得慌,秋冬无衣愁得慌;二唱“三慌慌”,春天有粮不慌慌,集体生产喜得慌,秋冬不再闹饥荒;三唱“三慌慌”,春天花草美得慌,夏天瓜果甜得慌,秋冬腰包鼓得慌。如今,张家泉村早已是“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环绕”的“花果山”,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情景探究: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三、人民群众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知识梳理: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探究六:展示材料:二十五年的风雨征程,朱彦夫矢志不改,从跑遍村里乡间到去往山东、上海,为当地架起了高压线,办起了村办工业。改革开放后,朱彦夫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使张家湾有了水井,通了电,良田果树环绕,打赢了脱贫致富的攻坚战。情景探究: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三、人民群众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表现: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知识总结:5.3.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含义2、人民群众的地位:3、人民群众的作用议题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探究一:展示视频: 《各地精准防控》情景探究:结合视频谈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精准防控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新时代我们应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一、什么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思想上):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行动上):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谁,依靠谁,从哪来,到哪去)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探究二:展示材料: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党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的图文信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庆石油人以“宁愿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仅用三年时间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人民群众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力量。情景探究:结合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展示交流: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总结:二、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议题追问:那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三、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知识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哲理【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键词: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老百姓、民生问题…课堂总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