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P44
4.1夯实法治基础
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历史发展历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自主预习:
1、什么是法治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4、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死刑】
2.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   【无罪】
3.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 【割除双耳】
4.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 【死刑】
5.贵族打死贵族 【赔款】
《汉谟拉比法典》
讨论:
一个国家制定了法律,就是“法治”的国家吗?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P45
2.法治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
什么是良法?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探究与分享 P45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反家庭暴力法
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善治
实行 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2.法治的要求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交通井然有序
拿到了劳动报酬
旅游
快乐的广场舞大妈
通过以上图片,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的道路?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世界民法典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P45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对国家)P45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国家)P47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民族)P47
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
★3.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重要性?为什么依法治国?)
4、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人治)
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②近代100多年(近代中国):变法改制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③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描绘法治蓝图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总目标:
基本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地位:
前提
关键
基础
党的十八大 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严格执法
(关键)
科学立法
(前提)
公正司法
(防线)
全民守法
(基础)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人大及其常委会)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执法机关)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司法机关)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公民)
知识延伸:★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
民法典的制定过程: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协协商→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充分体现了?
6.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1)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根本保证
核心
治国基本方略
6.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7.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
(1)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3)在实践生活中,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4)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城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实行良法。
②实行善治。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守法——基础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夯筑法治基石
1、法治的作用?
选择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描绘法治蓝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新方针?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课堂检测
1.近年来,某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建立健全公安机关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的意见》,着力打造全面覆盖、有机衔接、闭环管理的执法记录链条,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该意见的贯彻实施有利于(  )
①依法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A
2.楼某到超市购物,结账后“顺走”物品,在超市找其谈话过程中突然发病,家属遂向超市索赔近16万元。法院审理认为,超市并无过错,判决驳回楼某家属全部诉讼请求。法院不会因“谁伤”而判“谁有理”,也不会因“谁闹”而判“谁有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治就是良法之治 ②法院做到了公正司法 ③为维权而实施的行为无须担责 ④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C
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因为(  )。
①只有法治才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