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2023年高考 一轮总复习指导老师:道德与法治 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课标要求1.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2.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备考指导1.列举实例,阐述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论证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3.搜集材料,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探讨如何在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5.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为议题,探究深化开放的措施目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必备知识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1.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2)适应新形势,应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①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②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③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二、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1.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中国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2.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新起点。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2)新举措。①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态度。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着眼于促进我国自身发展,而且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③多边贸易,坚持方向。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关键能力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全面理解引进来和走出去比较项 引进来 走出去区别 含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等,以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原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等 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内容 创新利用外商投资方式,优化利用外商投资结构,发挥利用外商投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联系 两者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3.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素养提升[典例剖析](2020·全国Ⅱ卷)我国自2013年开始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自贸区内试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制度,进一步放宽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 设立自贸区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自贸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②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③探索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途径 ④全面开放市场,强化竞争机制,培育中国经济新优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及政策调整设置情境,通过剖析自贸区建设的意义,调动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考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以及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解析:从材料中给定的信息“区内试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制度,进一步放宽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知,设立自贸区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设立自贸区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设立自贸区是探索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途径,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①错误,排除。设立自贸区是为了更大力度推动对外开放,但并不等于全面开放市场,④错误,排除。故选C项。答案:C[真题实战]1.(2021·浙江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①使得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②需要加强科技、生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 ③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的重要举措 ④意味着我国新发展格局要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B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早已形成,①错误。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这说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生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也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的重要举措,②③正确。我国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④错误。故选B项。2.(2021·湖南卷)湖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16家企业和2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单项冠军”来看,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电力机车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湖南先进制造业( )①突破了关键技术“卡脖子”制约 ②筑牢了湖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③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④占据了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主导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材料未体现湖南先进制造业对关键技术“卡脖子”制约的突破,①不符合题意。湖南先进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的说法过于夸大,④不符合题意。湖南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表明先进制造业筑牢湖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3.(2017·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高铁加快“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完善对外经贸政策环境;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