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课文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第一篇课文《竹节人》已经初步感受了“阅读同一篇课文,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重在方法的引导。本文是在旁批、课后一题的引领下,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从而落实语文要素的。而课后二题是阅读方法的再实践。【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2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1个词语。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识字学词。2.探究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板: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2.学习《竹节人》一文时,我们了解了根据阅读目的的需要先采用浏览、筛选选择阅读内容。板:阅读内容 浏览、筛选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设计意图:既是巩固旧知的过程,又是将阅读策略提炼系统化的一个过程,加深印象,利于记忆。)二、初读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字词(略)(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能力很强,所以多采用自学为主。)三、学习2--——9自然段,梳理课文内容。1.方法提示:(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2)概括这段话的意思。(画出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2.交流第2自然段——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生存必备的四个条件。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天体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第6自然段——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第8自然段——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第9自然段——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3.回答学习提示中的疑问。预设:其他星球可能也有生命存在,还需要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设计意图:读懂文章是第一步,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上阅读方法,是落实语文要素的主要途径。)四、讨论交流阅读方法1.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请你尝试填写下表。2.课文旁批和课后练习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方法?预设1:运用了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预设2:提取关键信息、对比、查找资料的方法。预设3:课后练习题向我们提供了筛选主要内容以及查找资料,筛选信息的方法。3.总结“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板:浏览/筛选 查找资料 勾画中心句 段意概括法 对比筛选法 提取关键信息(设计意图:从实践中探索方法,再到提炼方法,尊重了学生认知规律,更是让学生深刻体验了阅读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行要躬行。)五、板书设计:11 宇宙生命之谜阅读内容 浏览/筛选、 查找资料法阅读目的 勾画中心句、 段意概括法阅读方法对比筛选法、 提取关键信息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