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第九课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本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教学重点 法律的特征。教学难点 法律的作用。学情简析 现阶段的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接触,但对它的了解并不多,特别是对法律的特征要重点介绍,作用方面主要是要联系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策略 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程资源出处 视频 、相关图片、PPT教法 学法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2、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规则,结合P90探究与分享,比较它们的不同。 教师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 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特殊在何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特殊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法律的特征 活动一:来源上看法律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图片和相关介绍,了解这部法典的作用、意义和来源。 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当中。得出赋予在社会上早已存在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提问: (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提示: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特别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具有这一特征。 活动二:从实施上看法律 1、(多媒体出示此文字材料) “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5起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公开宣判。当天宣判的5起案件均为一审案件,分别是文礼红贩卖、制造毒品案,刘家良等走私、贩卖毒品案,被告人张亨等制造毒品案,尼特尔坡运输毒品案,芦龙等制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在审理的这5起案件中,刘家良、文礼红等四人一审被判死刑,张亨等四人获无期徒刑。 提问:这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讲述: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特别强调:法律依靠国家强力保证实施。这是法 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国家的强制力 (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提示: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法律具有强制性,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活动三::约束范围上看法律 1、(多媒体出示此文字材料) 2020年5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受贿一案。赵正永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最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思考:赵正永被依法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提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赵正永位高权重,同样被法律追究,说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谁也不能例外。 2、法律的平等性 “天网”行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多媒体链接教材P92“探究与分享”材料和有关补充资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天网”行动是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部署开展的针对外逃腐败分子的重要行动,有关部门从2015年4月开始,集中力量“抓捕一批腐败分子,清理一批违规证照,打击一批地下钱庄,追缴一批涉案资产,劝返一批外逃人员”。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讨论: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讲述: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活动四:填写表格,归纳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多媒体展示表格) 思考:法律是什么? 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结论归纳: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探究点二:法律的作用 活动五:(多媒体出示材料) 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瓜果、蔬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违者将由公安机关给予拘留处罚。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供配方报告,以及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核才能生产。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严格审查相关许可证。 消费者买到问题食品,首先可以向食品经营者索赔,如果第三方平台不能提供食品经营者真实姓名,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就由第三方平台先赔偿,然后由第三方平台自己想办法找经营者追偿。 生产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示。否则,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提问:《食品安全法》对生产者、经营者有什么作用?对消费者又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述: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课堂练习 1.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B ) A.上下班时间、如何乘车、遵守公共秩序。 B.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C.要遵循传统、舆论、习惯和信念做事。 D.必须服从本单位本团体制订的准则。 2.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法律的规范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陈某的犯罪轨迹说明了什么 答:(1)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说明从小错到大错、从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从小增强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如果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体会圆规和直尺的作用。 2列举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规则。 1、学生看PPT相关图片材料。 2、交流探讨: (1)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1、学生看PPT相关图片材料。 2、交流探讨: 这起案件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3、观察图片明白国家的强制力包括范围。 1、学生看PPT相关图片材料。 2、交流探讨: 赵正永被依法制裁,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3、阅读材料,体会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1、学生填写表格,归纳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2、归纳法律是什么? 1、学生看PPT相关材料。 2、交流探讨: 《食品安全法》对生产者、经营者有什么作用?对消费者又有什么作用? 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组织答案。教 学 后 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