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5.2 预防犯罪新课讲解了解罪与罚1运用你的经验你知道以上三幅图中的分别犯了什么罪吗?违反了哪部法律?盗窃罪非法拘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刑法的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探究与分享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1)请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行为二和行为一相比较有什么特点?(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犯罪特点司法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初中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群体。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为主,占比为68.08%,是犯罪预防的主体人群。被告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6周岁和17周岁,17周岁未成年人涉案占比五成以上,16周岁未成年人涉案占比1/3以上,是犯罪预防的主要年龄段。1、材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什么现象?2、这对我们有什么警示?你可知道吗?②这些行为会受到哪部法律的制裁呢?①你知道有哪些犯罪行为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故意杀人、贩卖毒品、抢劫、殴打人致其重伤等等③国家为什么要颁布制定这一部法律?(作用)了解罪与罚二、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特征:3个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探究与分享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三、什么是刑罚?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四、刑罚的种类刑 罚主刑附加刑管 制拘 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罚 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所谓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所谓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称从刑。附加刑的特点是: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2021年7月6日,记者从衡阳市雁峰区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对衡阳公务员考试集体作弊案做出一审判决: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莫某辉等15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至五千元不等。该案也是组织考试作弊入刑后的湖南第一案。有期徒刑属于哪种刑罚?罚金属于哪种刑罚?对我们有何启示?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加强自我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思考: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交友不慎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不加以改正犯 罪(严重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说一说(1) 说说校园里存在哪些不良行为,(2)为了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吗?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归纳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1.材料:自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看了那本“小黄书”后,小磊就整日沉浸在书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里。刚开始,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他渐渐厌学,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大家在集体活动中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小磊开始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很快结识到一些“朋友”。在“朋友”的“开导”下,他开始逃课,夜不归宿;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简答题他开始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他开始吃“摇头丸”。他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能说置若罔闻,越陷越深,最终发展到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小磊在日记中写道:对于不良诱惑,如果在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那更不容易拒绝;只有坚决拒绝“第一次”,才能避免“第二次”“第三次”,才能避免无限的悔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告诉了我们的哪些道理?不良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矫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善交益友,不交损友。(2)结合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请谈谈如何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小磊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拒绝不良诱惑。具体做法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远离低级趣味;及时矫治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三、综合探究题1.材料:人类在21世纪受到了比战争更为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向每个国家发出挑战,这就是青少年犯罪。进入21世纪以来,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占中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动。为成功举办这次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1)请你写出开展本次教育活动的形式。(至少两种)(2)请你简要说明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至少两个)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3)就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谈谈你的看法。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