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单元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科 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年级 高一教材分析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集中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承担新使命,明确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学生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与提升。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为何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并一以贯之。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内涵、主要矛盾),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公共参与: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踊跃参与,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重点 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讲清楚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的内涵、进入新时代的意义。通过历史与现实对比,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理解我国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明白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难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通过贵州“村BA”向姚明和CBA发出邀请(同步视频)导入 时代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 本课让我们一起看2012至2022的中华大地十年惊人变化谱写着新时代靓丽的新传奇,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承担新使命,明确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总议题:中国这十年谱写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引入本课讲授新课 十八大后中国脱贫实践折射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信心)素材1: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2:中国脱贫时间线3: 中国扶贫标准的变化和调整 【思考】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时间线和上述素材,可以查阅新闻、对话父母爷爷奶奶等途径,对比十八大前后中国脱贫实践折射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这意味着什么? 1.对比十八大前后中国脱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实现注入更大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新时代的底气;彰显了中共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分议题(二)产需端巨变折射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中国幸福)素材(一):1.农业生产:十年来,我国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人民消费:从吃得饱到吃得好;需求的内涵扩展、层次提高3.慢火车:快时代的慢情怀4.中国4G并肩跑5G领先与“心痛”的芯片:自2017年起,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总额已经超过原油。素材(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目前在在世界80名左。。中金研究报告月人均家庭收入在1000-1500的超2.4亿世界上“中国应加入G8”的说法 【思考】1.一方面,我国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人(农)民需求的内涵扩展、层次提高。但快火车与慢火车并存。“三农”产需端巨变折射了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请你从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及内涵角度为之提供合理阐释。2.有人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所以赞同中国“发达国家”身份参与国际活动增强国际影响地位。结合情境材料和视屏,你怎么看?说出理由。 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内涵和内在依据把握“变”与“不变”分议题(三) 接续奋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折射新时代的态度与作为素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 思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结合材料说明接续奋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如何折射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与作为的? 【素养升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当我们新青年碰上新时代,结合实例思考(如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等)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新能力新作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的接续奋斗,我们的态度和作为,就是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答案课堂练习 1.(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些难题和大事的有( B )①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②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③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彻底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关于新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主导世界事务,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的同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协调,城乡之间、中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这段材料整体上反映了( C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需要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4.“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做的晴雨表",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当代青年的代际特征和精神风貌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契合,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A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方位 ②新时代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宫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④青年在思想政治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很大进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课堂小结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