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赠从弟(其二)刘 桢【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美读古诗。通过美读,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歌深意。学习松柏精神,理解对从弟的劝勉之意。3、通过探究理解,让学生感悟诗中的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通过拓展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刘帧,东汉名士、诗人。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奇, 动够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作者简介【背景信息】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同时也自况自勉,于是写下了诗作《赠从弟》。赠从弟(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诗歌诵读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多么猛烈啊,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那冰霜严酷,松树的腰杆终年直立。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诗歌大意】1、《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它生长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青松。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看出。2、请分析诗歌中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猛烈,第二个“一何”突出了松柏的刚劲挺拔,赞扬了松柏的顽强的生命力。整体感知3、诗中写松树,为什么还要写“风声”、“冰霜”?对比反衬4、最后一句中“有本性”指的是什么“本性”?面对寒风、霜雪,依然刚劲挺拔。(不畏严寒,凌风傲雪)5、第一句诗中的“亭亭”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亭亭”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6、第三、四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突出山谷中风的迅疾凶猛(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两个“一何”合起来赞美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7、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所展现的画面。严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青松巍然挺立,毫不动摇。8、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示例一: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示例二:诗人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坚贞品格。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喻指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合作探究2、 除象征手法外,全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示例一: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瑟瑟风声和严酷的冰霜来衬托松树的端正挺拔之姿,突出松树坚贞的品格(或: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示例二:运用了对比手法。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突出了松柏坚贞的品格。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诗人的用意何在。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或: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诗人通过对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同时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诗歌主旨该诗运用了对比、反衬及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质脱俗。写作特色课堂小结本诗通过疾风的凶猛、冰霜的残酷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高风亮节托物言志赠从弟(其二)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赠从弟·其二》.mp3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共22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