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济南的冬天》比较阅读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春》《济南的冬天》比较阅读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春》《济南的冬天》比较阅读
一、结构美
朗读课文,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所描绘的春季和冬季的画卷。
《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济南的冬天》光耀小山、雪后小山、城外远山、蓝水晶
盼春—绘春—赞春
总体—绘山景—描水色
总——分——总
二、语言美
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画卷,想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苍蝇在动
苍蝇的脚在动
苍蝇的脚在不停地搓
苍蝇的前脚后脚都在不停地搓
苍蝇在不停地搓它的手,搓它的脚
不要打哪,苍蝇在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小林一茶
拟人是一种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济南的冬天》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济南的冬天》
拟人
1.就是把物人格化
拟人
2. 突显物性,赋予人格
1.拟人把物人格化
哑巴知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聒噪的知了把歌唱,
从早到晚把歌唱,
不管谁看着都要把歌唱
一支歌儿没完没了地唱。
哑巴知了
金子美玲
聒噪的知了把歌唱,
从早到晚把歌唱,
不管谁看着都要把歌唱
一支歌儿没完没了地唱
哑巴知了写歌词
默默地往树叶上写歌词,
没人看见的时候写歌词,
尽写些没人要唱的歌词。
(难道它不知道,秋天来了,树叶会落到地上腐烂吗?)
拟人
1.拟人要把物人格化
2. 突显物性,赋予人格
3.要符合表达的情感
七步诗
曹植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曹植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比喻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事物的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粉尘,像宝石,还眨呀眨的。
好的比喻:本体和喻体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要突显写作的意图,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有丰富的内涵。
答题技法
1.准确判断出比喻句、拟人句。
2.明确比喻、拟人的答题模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表达了……的感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手法+内容+情感
1. 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米,嫩嫩的,绿绿的。
3.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6.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7.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8.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4.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绘图美
(一)多感官描写
就是运用眼、耳、鼻、舌、手等身体感官,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转换成文字,用来描写大自然或人事物的各种现象。
在写春风,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描写:写春风拂面“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主要突出这是触觉的感受,在这里要突出“母亲的手”的感觉;写风送芳香,土:气、草味、花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写风传乐声、鸟语、笛的交相应和,突出听觉方面的感受。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而作者通过白己的感官,把它写得形神兼备都捉摸得住了。
(二)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三)虚实结合
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春》中花与蜂蝶是实写,“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一句为想象,所以此处也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一句是虚写,而山是实景,所以此处也有运用虚实结合。
(四)正侧结合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两句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春花的多与艳,这两句是对春花的正面描写。后两句是对春花的侧面描写,第三句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春花的香与甜。最后一句借蜂闹,蝶舞,暗示花的艳丽和芳香。这段文字正两笔,侧两笔,正侧结合,相得益彰,把春花描摹得立体可感,妙不可言。一幅美妙的春花图在读者面前伴随着文字的馨香悄然呈现,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隐约可感。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
作者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暖和,但是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而是通过这水这绿藻,这楚楚可爱的垂柳,来侧面烘托天气暖和,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吗?
五、意境美
借景抒情
  这两篇文章都是景与情的紧密结合,作者在绘景的同时,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习课文的抒情写意的方法,这两篇文章表面看是描写春天、冬天的风景,其实质是抒情,景人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作者的情怀,这就提示我们,写景作文要重视情感的发现酝酿和表达,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