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 冯建 周原人物介绍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汉族, 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作背景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裁种泡桐的办法。呕心沥血带领兰考县人民摆脱“盐、碱、旱”等难题,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1965年冬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撰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自学指导1.文章为什么从兰考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写起?2.找文章中的排比句子,试分析其作用3.找文章中的列举数字的句子,试分析其作用4.找文章中描写风雪的句子,试分析其作用5.找文章中刻画焦裕禄的句子,试分析其手法作用6.最后一段文字人称运用上的特点,试分析其作用7.焦裕禄同志具有怎样的精神?交流合作小组长根据自学提示合理分工,确定发言人、记录员。简单问题独立完成,完成不了的任务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思考一文章为什么从兰考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写起?①在文章结构上,为下文写焦裕禄,深入一线调研、带领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在工作岗位上逝世等情节作铺垫。②在人物刻画上,文章开篇描绘出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的灾荒景象,具体展现了摆在焦裕禄面前的重重困难,有助于突出焦裕禄临危受命,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③在历史背景上,开篇兰考县遭受伤害的情形,勾画出“奉命于危难之间”的特定历史背景。内涝风沙思考二找文章中的排比句子,试分析其作用1.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明确:1、焦裕禄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2、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思考二找文章中的排比句子,试分析其作用2.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中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明确:描写了焦裕禄在兰考做出的贡献,是回顾也是怀念,是铭记也是讴歌。思考二找文章中的排比句子,试分析其作用3.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注),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人老几辈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明确:四个笑字统领整段,将兰考的巨大变化——茫茫沙丘长绿树,滔滔河水归河道等化成人民的欣喜之情。思考三找文章中的列举数字的句子,试分析其作用1、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明确: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具体的数据又有很强的说服力。两者结合,共同表现了调查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强调了焦裕禄的努力付出、实事求是。思考三找文章中的列举数字的句子,试分析其作用2、一九六三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13十三天雨,雨量达二百五250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明确:交代了兰考受灾之重,真实可信思考四找文章中描写风雪的句子,试分析其作用1、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2、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3、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明确:1、强调天气之恶劣,受灾之严重。2、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他的公仆精神。思考五找文章中刻画焦裕禄的句子,试分析其手法作用1.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本文在写焦裕禄时,注意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做斗争;二是同自己的病痛做斗争。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了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候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典型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去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2.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的形象。3.语言描写。本文重视“以言见人”,焦裕禄的许多话语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1)“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句话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2)“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表现了焦裕禄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3)“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表现了焦裕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人民群众心相连、情相依,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4)“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表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如“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 ”“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痛得骑不动”“推着自行车慢慢走”“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以上这些描写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刻画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形象,表现了他一心为民、不顾病痛坚持工作的革命精神。5.侧面描写通过公社同志的视角,写焦裕禄病痛时手指发抖,但仍忍着病痛工作,表现了病痛对焦裕禄的折磨和焦裕禄的坚强 ,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干部形象跃然纸上。一次次的转院,医生的惊异、崇敬、流泪,既反映了焦裕禄病情的严重,也侧面凸显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意志。思考六最后一段文字人称运用上的特点,试分析其作用1、第三人称又被称为“上帝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自由灵活、客观真实的描述。2、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3、第一人称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典型事例 人物品质危难之际,就任书记 知难而上、勇于担当一线调研,狠抓三害 细致深入、求真务实抗灾救灾,排忧解难 心系群众、亲民爱民带病工作,勇斗灾害 全心为民、大公无私积劳成疾,不幸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兰考人民,深切悼念 无私奉献、深受爱戴“焦裕禄精神”习近平书记曾多次考查兰考,专程拜谒焦陵。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达标测评文章最后一个小标题是“他没有死,他还活着”。结合当下现实,谈谈你的想法。反馈提高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党员干部,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焦裕禄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通过介绍焦裕禄的相关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当代新闻作品中的名篇。同为新闻类文体,消息和通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这两篇作品加以探究。比较阅读相同点: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都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同点:①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②在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③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④在风格上,消息朴素实用,通讯富有文采⑤在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