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 §2.1大气层(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大气的分布、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2、知道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能说出地球大气层的五个层次。3、了解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能看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曲线。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大气的温度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________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 ____。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 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 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 比较小。3、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 和小天体的撞击。4、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_℃之间。从地表上升到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从12千米上升到 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 从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 ;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的 趋势。知识点2、大气的分层1、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2、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 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 。二、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C.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主要集中在1000km高度以下D.大气层的厚度为5000km,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例题2、在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对流层和中间层例题3、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或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护作用-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B.垂直分层-从对流层到外层,大气密度逐渐变得浓厚C.物质组成-随大气层高度上升,大气物质组成基本不变D.气温变化-从地表到12km高度,气温随高度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小例题4、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 ①④ B .①③ C . ①② D.③④例题5、300千米以上的大气气温在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例题6、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重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m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三、随堂练习: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仍有可能发生的是( )A.细雨绵绵 B.瓦蓝的天空 C.喜马拉雅山 D.风吹枝摇2、在低气压地区,一般较多会出现( )A.湿热天气 B.寒冷天气 C.阴雨天气 D.晴朗干燥天气3、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4、处于大气分层中最底层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5、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C.大气层没有明显的上界,主体在 1000 千米高度以下D.大气层的厚度为 5000 千米,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6、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阴天、刮风、下雨 ②丙地将为阴雨天气③乙地比丙地气温高,气压低 ④丙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所示为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A.B.C.D中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是 (填名称)。(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A.距离地面近 B.水汽和固体杂质少C.对流运动旺盛 D.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升高(3)B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四、课后巩固:1、爬山时你会感受到(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2、大气的作用主要是(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D.以上各项都是3、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臭氧4、哈勃望远镜的外面“穿”有一件银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处的高度( )A.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 B.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强C.空气密度小,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D.空气密度小,温度低,太阳辐射强5、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被人们称为“天气层”的是(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外层6、地球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 D.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7、火山喷发会影响到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能够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暖层 D.暖层和对流层8、一架科学考察飞机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若飞行的高度不变,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A.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9、月球表面白天最高温度达120℃,夜晚温度可降到-160℃以下,昼夜温差可达300℃,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海洋 B.月球上没有生命 C.月球上没有大气 D.月球上有环形山10、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11、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那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B.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C. 暖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D. 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12、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1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________层;③为________层。(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________地区最厚,________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__(填字母)。A. 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 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 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 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1000千米 薄2、生命 天气 昼夜温度差3、紫外线辐射4、 -84~2500℃ 下降 升高 降低 升高知识点2、1、大气温度2、对流 平流 中间 暖 外 过渡 上界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A对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间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外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故A错;B对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间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外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故B错;C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主体位于1000千米高度以下,故C对;D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主体位于1000千米高度以下,故D错。例题2、D解析:接近地面大气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其中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慢慢下降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例题3、A、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属于大气层的作用,故A正确;B、从对流层到外层,大气密度是逐渐变稀薄,故B错误;C、大气的物质组成随高度的变化是会变化的,例如臭氧层就含有大量臭氧,故C错误;D、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故D错误。解析:例题4、A解析: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故原叙述正确; ②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故原叙述错误;③臭氧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原叙述错误; 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原叙述正确;故选项A符合题意。例题5、C解析:A、卫星相对静止但是仍在不停的运动,故不是人造卫星不会烧毁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B、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故与人造卫星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而非散热好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C、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故与人造卫星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故人造卫星未烧毁,故正确;D、高层大气密度较小,故不符合题意。例题6、C解析:当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在60-80之间温度差异中,A为-0. 2,B为0,D为-0. 2,皆为逆温现象,C为0. 4,对流运动相对较为强烈。故C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三、随堂练习:1、C 2、C 3、D 3、B 4、A 5、C 6、A7、(1)对流层 (2) C (3)升高四、课后巩固:1、A 2、D 3、A 4、C 5、B 6、A7、D 8、C 9、C 10、D 11、B 12、C13、(1)平流 对流 (2)③ ② ③ ②(3)赤道 两极 赤道地区温度高 对流运动剧烈(4)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