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社会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CDAAD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AACABBD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1)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2分)(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2分)(3)趋势:从1978年开始(或写: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总体保持不断增长趋势。(2分)在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22.(8分)(1)发展问题。(2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2分)(2)历史根源: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2分)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分)23.(10分)(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2分)土地改革的完成;(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1分)(2)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2分)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2分)(3)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 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来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改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国家要保持稳定等。(写出一点即可)(2分)24.(10分)(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基本路线);人们群众的辛勤劳动;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保障等(写出2点即可)。(或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2)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生产力。)(2分)25.(10分)(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2) 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2分)(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2分)26.(10分)(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分)决定权。(2分)(2)参政党。(2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分) 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社会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答题卷卷Ⅰ(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卷Ⅱ(60分)二、非选择题 (本题有6小题,共60分。)21.(12分)(1) (4分)(2) (4分)(3) (4分)22.(8分)(1) (4分)(2) (4分)23.(10分)(1) (4分)(2) (4分)(3) (2分)24.(10分)(1) (4分)(2) (4分)(3) (2分)25.(10分)(1) (4分)(2) (2分)(3) (4分)26.(10分)(1) (4分)(2) (2分)(3) (4分)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为试题卷(卷Ⅰ和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26题。2.试题卷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卷Ⅰ一、(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关注周年纪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距今60年,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上值得关注的年份,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有( )①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B.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4.对右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高D.“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5.流行口号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我的梦,中国梦”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6.一些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从此有了“中国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在1978年,中国( ) A.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WTO组织7.香港回归15年来,人均GDP发生了很大变化(见右下表)。表中数值的变化得益于 ( )香港地区人均GDP的变化年份人均GDP(美元)1997年2.7万2012年3.5万①香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③香港特区政府始终坚持高效施政④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大力支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0月8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区再次发生了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1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基地”组织发表声明对爆炸事件负责。伊拉克国内爆炸事件的频繁发生,说明( )A.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总体趋于战乱 B.和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主题C.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 D. 恐怖主义已经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9.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首访印度,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中印双方均强调要“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由此可知( )①保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②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当今世界的主题③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经济就能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睦邻友好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共同出席中国——印尼商务午餐会,并见证了中印尼两国企业家签署逾2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协议,合作涉及煤炭、纸浆、交通运输等领域。材料主要体现出( )A.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B.中印尼两的各种利益趋于一致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D.这是南北对话成功开展的范例11.右面漫画中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说明了( )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我国已经完全消灭了贫困C.社会主义优越性完全得到了充分发挥 D.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2.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闭幕式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A.改革开放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13.2013年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逝世。他曾带领全村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公认的“天下第一村”;同时还帮扶黑龙江、宁夏各建设了一个“华西村”、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致富。华西村的成功表明,集体经济( )A.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积聚了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C.直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D.必须坚持平均主义分配原则14.右边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 )①完善分配制度 ②体现公平正义③促进社会和谐 ④实行平均分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今年“两会”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国家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这说明民营企业( )A.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 B.在我国经济中也占主体地位C.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6.从2013年1月1日起,浙江省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与现行最低月工资标准相比,最高档涨幅达12.2%。这有利于( )①构建和谐社会 ②消灭贫富差距 ③实现共同富裕 ④提高生活水平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在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A.决定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18.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19—20题。19. 需要两岸夯实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个中国的原则C.“一国两制”方针??? ? D.合作共赢的原则20.对目前两岸关系现状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B.“一国两制”方针已经开始在台湾实施 C.“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D.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卷Ⅱ(60分)二、非选择题 (本题有6小题,共60分。)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1)图1中 “入社” ?的“社”指什么?“入社”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4分)(2)图2反映的是当时哪一运动中发生的现象?它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二:1978—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3) 这一时期,中国粮食产量总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直接相关? (4分)2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发表新闻公报称,根据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达成的宣言,应在2015年前实现世界饥饿人口从20%降至10%的减半目标,但目前距实现该目标的最后期限2年多的时间,但全球饥饿人口仍接近10亿的“高位”,占世界人口比重的16%。(1)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突出的表现是什么?(4分)材料二: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访问中,习近平多次提到,“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2)发展问题是中、非面临的共同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党在农村的哪些政策?(4分)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曲折:1957—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 年,反右倾运动;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等。(2)出现这些曲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1952——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表(3)观察1978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2分)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9.7%,2012年达到5.4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从基本消除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华丽转身,现在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一组漫画(2)漫画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哪一社会历史阶段? (4分)(3)面对这一情况,当前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温州全市拥有民营企业14万多家,民营企业的数量、税收、外贸出口和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的99.5%、85.7%、95%和94.4%。(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何种地位?(4分) 材料二:中小微企业大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有人把我国对这一类企业的政策用漫画形式表示了出来。(见下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政府为何采取这样的政策?(2分)材料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即将于11月份召开的中共十八三中全会,聚焦改革,将对中国的未来改革做出整体规划。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成为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都十分关注的焦点。(3)当前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中,要注意什么问题?(4分)26.(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并由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产生过程如下: (1)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全国人大具有怎样的地位?它在行使什么职权?(4分)(2)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材料三: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国家建立的各项政治制度加以保障的。(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什么?(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答题卷.doc 试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