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认真阅读课文及注释,了解时代背景,初步感知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表达的思想情感,尝试完成以下几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走近刘和珍革命烈士纪念馆发起一项网络投票活动:以下三个有关刘和珍的雕塑,你认为哪一个更能表现刘和珍的精神内涵,体现纪念意义?简要阐明理由。提示:(1)阅读课文并思考: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用关键词为其“画像”,并指出文中的依据。(2)观察雕像中人物身体姿态、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思考其表现意义。关键词 文本依据123……我投第( )个雕塑一票,理由: 学习任务二:走近惨案现场材料:《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第二段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惨案发生后,“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而且“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试以事件独立调查员的身份,还原现场,缜密思考,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三月十八日事件调查报告调查结论: 依据及分析:(调查报告其余部分略)2.比较以上语段和歌曲《呜呼!三月一十八》(刘半农作诗、赵元任作曲),完成下面的表格。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毒辣手,悲风带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呜呼三月一十八,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北京杀人乱如麻!《记念刘和珍君》片段 《呜呼!三月一十八》内容手法作用 学习任务三:走近鲁迅杂文艺术有评论说,鲁迅杂文“情、理、象三位一体”,体现出以情感人(憎爱分明,浓烈深沉)、以理服人(求真索实,启人心智)、以象动人(形神俱现,形象生动)的特征,且情、理、象相通相融、相得益彰,构成了鲁迅杂文不朽的艺术特征。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的认识和理解。以下面语段为例,试作分析,并在文中找出其他语段和同学交流。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