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竹节人 第 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竹节人 第 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10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 会写“凛、疙”等 15 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 个词语。
2.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做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过程写具体的。
3.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 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做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过程写具体的。
难点: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的玩具,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出示玩具,质疑导入
1. 师: 同学们,你们爱玩玩具吗?请大家看老师拿来的玩具——沙包。老师小的 时候,没有玩具玩,我的妈妈就亲自为我缝沙包,我不知玩坏了多少个沙包。但有一件 事却让我记忆深刻。有一天,我的沙包坏了,我早上去上学前非得要一个沙包,妈妈就 快速地给我缝了个小袋子,让我在里面装上玉米粒,然后妈妈把小袋子的口缝上。妈妈 缝制沙包的速度让我惊讶。我到现在都特别喜欢这种沙包。
2. 师: 你们的玩具都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自己制作玩具的经历? 预设 1 :是爸爸妈妈买来的。
预设 2 :有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的经历。
预设 3 :……
3. 师: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和大家一样爱玩的作家——范锡林,他小的时候没有 条件买玩具,于是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师出示竹节 人玩具图片) 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的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 师: 当你看到课文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 :竹节人是什么?
预设 2 :竹节人怎么做的?我也能自己做吗?
预设 3 :竹节人怎么玩呢?
同学们记住自己的疑问,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教师用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导入新课,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玩具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Ⅱ 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 纠正读音,指导书写。
风靡 俨然 破绽 颓然 沮丧 前功尽弃
挖空心思 剑拔弩张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化为乌有
注意:
(1)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强化记忆。
(3)特别提醒以下字的读音风靡 mǐ、凛lǐn冽、弄巧成拙zhuō。
(4)易错字:“颓然”的“颓”的“几”的横折弯钩变为横折提;“沮丧”的“沮”右
半部分中间有两横;“沮丧”的“丧”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提不相连。
3. 师: 同学们之前学过什么阅读方法呢? 预设 1 :浏览、精读、跳读。
预设 2 :做批注……
师: 是的,本单元的课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 阅读。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任务——要有目的地去阅读。
4. 师: 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 的主要内容。
预设 1 :第一部分 (第 1、2 自然段) :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 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师: 这两个自然段统领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迷”这个字展开。 预设 2 :第二部分 (第 3~7 自然段) :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和竹节人的 玩耍之地,表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预设 3 :第三部分 (第 8~19 自然段) :主要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我们” 对此深深着迷。
预设 4 :第四部分 (第 20~29 自然段) :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 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自己在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5. 师: 本节课,我们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任务二: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任务三: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师: 为了完成这三个阅读任务,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段落呢?请大家讨论交流。
预设 1 :写玩具制作指南应关注第 3、4 自然段;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应关注第 5~18自然段。
预设 2 :由第 3 ~ 29 自然段我们可以体会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 3 :第 19 ~ 29 自然段讲的是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Ⅲ 图文对照,写说明书
1. 师: 我们先来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吧!要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 这种玩具”这一任务,你打算怎么做?
预设:先快速阅读全文,找到相关的段落,然后再细读。
2. 师: 大家知道不倒翁吗?我们先来看看怎么写不倒翁制作说明及玩法。
出示不倒翁制作指南及玩法说明书。
不倒翁制作指南及玩法说明书
工具 彩笔、胶水、剪刀
材料 乒乓球、白色硬纸、橡皮泥
制作步骤 (1)把乒乓球用剪刀剪掉一半, 将橡皮泥捏成团填在半个乒乓球内抹平。(2) 把白色硬纸剪成扇形,扇形的弧长应稍大于乒乓球的圆周长,并将 扇形两边对接做成圆锥体。(3) 把圆锥体与乒乓球粘在一起,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头像,白色的 锥形帽子也可用熟悉的图案进行装饰。这样,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就 制作成了。
初级玩法 把不倒翁随意推向一个方向,它可以自动回来,永远不会倒。
高级玩法 把不倒翁放到水里,放到瓶子盖上,来回拨动;两个不倒翁比赛,看谁的不倒翁先站好不动。
温馨提示 制作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伤到手,也不要剪偏;用彩笔绘图案的时候要小心、细致,画坏就前功尽弃了。
注意:“前功尽弃”的意思是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3. 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3~18 自然段,参照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试写竹节 人的制作指南及玩法说明书,注意:制作步骤必须完整、有序、准确;图示与文字说明 相匹配;用语科学、准确。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看哪一组的说明书最详细、最完整。
老师巡视,相机提示关键词。
制作步骤:锯、钻、穿、画。
初级玩法:“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高级玩法:① 起名号;② 加道具;③ 先用……再在……最后……
4. 师:同学们都找得很仔细,接下来,请根据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初级玩 法”“高级玩法”这三个板块制作一张说明书吧。
5. 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并讲解本小组制作的说明书,全班评选出最佳 说明书。
【设计意图】 课堂中对学生放手,给出示例,让学生小组合作仿照示例制作说明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Ⅳ课堂小结,质疑留白
1. 师: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 种玩具”的?
总结: 我们先抓住课文中与制作玩具相关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有顺序地阅读, 给制作过程编上序号,这样就学会怎样制作竹节人了。写玩具制作指南时要介绍清楚工 具、材料、制作步骤等,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 师: 同学们,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带着问题选读相关的语段能让我们的阅读速度 提高,阅读更有效率,读后更有收获。下节课,我们继续用刚才的方法解决剩下的问题。
3. 课后作业:小组内试着一起制作一个竹节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