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案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作用,认同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需要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
科学精神:在分析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法治意识: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过程中,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识。
公共参与: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文化交流、文化交融的作用。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文化交融的意义
(1)文化交融____文化的发展。文化因____而多彩,文化因____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________,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________,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2.文化交流的作用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 )。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 ),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 )作用。
(3)正是坚持( )、( )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3.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________。各民族文化之间的__________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____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交流的要求
(1)坚持__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_________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4.文化交融的作用
(1)文化交融( )文化的发展。
(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3)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 )的结晶,也融人了其他民族文化的( )。
(4)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 ),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做出了贡献。
5.促进文化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而不应该( )、( )、( )。
五自我检测
1.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中提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下列选项中与其表达的内涵相一致的有( )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民族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民族冲突
②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③坚持兼收并蓄,注重吸取不同民族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④文化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这是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故宫云直播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故宫云直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主要得益于(  )
①云直播的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故宫文化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③文化交流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④故宫之美激发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民乐不断推陈出新,以好听、好看的年轻化表达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与身处空间站的航天员王亚平连线演奏,让民乐在天地齐鸣;与五千年历史交错,让民乐故事走上舞台;借助XR(扩展现实)等高科技手段,让民乐好听、好看……民乐能够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其( )
①具有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实现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创新
③通过文化交融,博采众长,焕发了生命力、影响力
④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探索贴近现代审美的呈现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他与我国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构成世界文化
③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世界各国的文化日益趋同
④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状如花树,金枝摇曳,花树状金步摇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特有的一种冠饰,源于西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人,流行于辽西地区。它的样式不仅影响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乃至东亚地区,更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表明( )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②在交流中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趋同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在进博会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人们不仅谈生意、聊合作,更用心体验对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这表明( )
①进博会正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②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交流的是文化
③商品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文化的创新
④各国经济和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会徽的设计展示了中国文化。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说:“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②文化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2021年11月,2021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青年诗歌朗诵活动在两国网络平台同步上线。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太阳》、普希金的《海湾边有棵绿橡树》、莱蒙托夫的《祖国》等爱国主题经典诗歌隔空对话,抒发爱国热情,歌颂两国友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特征
②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③文化差异在交流中得到弥合
④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才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唐朝时期政治经济繁荣,对外政治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天竺乐、康国乐、高昌乐、疏勒乐、安国乐、龟兹乐等音乐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唐明皇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就融合了许多异域音乐元素。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②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需要立足国情
③多种文化元素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②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课前预习
1. 推动 交流 交融 文化交融 文化交融
2. 重要动力 障碍 推动 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3. 重要动力 差异和交流 创新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文化多样性
4. 推动 劳动智慧 有益成果 精华
5. 相互借鉴 相互隔膜 相互排斥 相互取代
五自我检测
11.A
2.B
3.C
4.B
5.B
6.A
7.D
8.A
9.B
10.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