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在发展中华文化中,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错误观点。
2.科学精神: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加强交流借鉴,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必备知识:文化发展中两种错误的思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成果和要求
关键能力:结合近代以来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理解实现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难点: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阅读《哲学与文化》P105-P107,回答下列问题。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正确做法:文化发展必须保持( )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 )文化。
43.要立足国情进行文化交流互的鉴求:立足( ),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4.原因
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________只有与____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相结合,同_____________相结合,实现了____________,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坚守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5.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__________、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____的。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____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_______________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_______________。
五自我检测
1.习近平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以茶酒巧喻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旨在强调( )
①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各种文明之间要和睦相处、交流互鉴
③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各具特色,激烈竞争
④不同国家的文化因相互交流而具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龙”在东方寓意祥瑞,而“dragon”在西方寓意邪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外国友人对中国龙文化逐渐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心生好奇,再到今天很多朋友认可喜爱。由此可见( )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应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07年6月28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碉楼是外国建筑艺术大规模移植中国乡村的集中展示和杰出代表在开平碉楼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券拱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开平随处可见。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
①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各国文化遗产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遗产,认同各民族优秀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遗产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造
④在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中必须立足国情,“洋为中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追求。但长期以来,某些发达国家却将“民主”作为“普世霸权”,将自身民主当作“灯塔”强力对外输出,借助国际政治优势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打压异已,甚至妄图对他国进行价值观改造。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政治化是必然趋势
②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是长期、深刻而复杂的
③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坚定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④必须抵御外来文化,筑牢意识形态的安全屏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下列属于“不忘本来”的是(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推动文化复古和回归,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因素让古城重现生机与活力
C.记住乡愁,保护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均等化进步
6.“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族歌剧舞剧的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从推动歌剧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到探索其现代化、当代性的审美风格,无论表现方式怎样迭代、美学逻辑如何变迁,自成一体的文化理念、古今相通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根脉不移。由此可知,民族歌剧舞剧的创作理念是( )
①坚持民族性,真诚表现中国人的生活现场与情感体验
②提升感染力,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
③注重提炼诗化意象,用充满个性的艺术形象提升感染力
④注重舞台语汇创新,用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引导创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钱学森曾说:“外文名词中译,的确要慎重,总该从中显示出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我在这方面是在不断努力,有成功的,如:激光、航天、航天飞机、空天飞机,也有失败的,如我原建议‘黑洞BlackHole'译为‘陷光星'。”我国科学家解决科技名词定名问题时,考虑“中国味”“中国文化味”“中国化”“汉语化”( )
①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准确把握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
②有助于把握语言上层建筑对科技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让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③创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交流途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④有助于让中国的科技新名词更好体现中华科技文化传统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闽南和台湾地区主要方言中,赛龙舟都称为“别舲舳”。相传清朝嘉庆年间,集美“十八龙舳”勇士将闽南龙舟文化带到台湾。今年端午,“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在厦门集美火热登场,两岸同胞组成“融合搭档”,激扬续写“龙舟精神”,又成一段佳话。由此可见,赛龙舟( )
①既是一种中华传统民俗,更是一种民族精神象征
②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
③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④证明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历久弥新,共同的文化基因不可磨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电影《长津湖》成为2021年全球票房榜冠军。该片真实再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为夺取长津湖战役胜利,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击败美军最精锐的部队,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勾起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炽热和感动。该影片的成功在于( )
①推动了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富含了爱国元素并具有艺术感染力
③创新是经典作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④在重温历史中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要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必须( )
A.坚持文化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B.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坚持“守旧主义”,留住历史文脉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四课前预习
1.彻底拒斥 文化复古主义 盲目照搬 全盘西化论 错误 开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洋为中用”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有益文化 文化发展
2. 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中国国情 洋为中用 文化立场
4. 有益成果 中国具体国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华文化立场 外来有益文化
5. 文化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论 错误 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 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自我检测
1.A
2.C
3.B
4.C
5.C
6.A
7.B
8.B
9.C
10.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