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醉翁亭记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走进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自号醉翁,谥号文忠,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背景链接宋仁宗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数位大臣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欧阳修因为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壹走进文本初读,读准字音,把握停连读准字音林壑()水声潺( )潺若夫( )岩穴( )暝( )晦( )明变化伛偻( )提携( )酒洌( )山肴( )野蔌( )宴酣( )之乐弈( )者胜觥筹( )交错树林阴翳( )读准字音林壑(hè)水声潺(chán)潺若夫(fú)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伛偻(yǔ lǚ)提携(xié)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宴酣(hān)之乐弈(yì)者胜觥筹(gōng chóu)交错树林阴翳(yì)再读,感知大意,梳理脉络速读全文,用几个字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1、第一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三读,品析文本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 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茂盛的样子居高面下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作状环绕树林山谷走回环,曲折幽深秀丽拟声词,形容水声表并列补足音节名作状,沿着山路环绕着滁州城四面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 心而 寓之酒也。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名作动,命名就意趣,情趣建造于,介词领会表顺承表递进寄托代山水之乐造亭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2、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花茂盛四季昏暗连词,表转接。像那表顺承弥散的云气散开山谷阴暗开放美好的浓郁的穷尽表修饰聚拢顺承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 而 前 陈者,太守宴也。名作状,在前面背着东西的人野味菜蔬错杂的样子应答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清表修饰表修饰表并列陈列,摆开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倒下的样子下棋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酒杯酒筹苍老的容颜尽兴地喝酒投壶并列宴会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遮盖跟随禽鸟在高低处鸣叫不久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离开表转折,却表顺承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动,以…为乐名词,快乐,乐趣记述为,是用取独动词,欢乐却,表转折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啊。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3、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醉翁亭记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外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朝:日出暮:云归春花、夏木、秋风、冬石亭中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离亭归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点出亭乐亦无穷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畅所欲言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如此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成语整理: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2、[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贰文言积累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①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今义:散发。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________,今义:到,往。开放离开二、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乐:山水之乐醉能同其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谓:太守自谓太守谓谁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朝而往,暮而归溪深而鱼肥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聚拢回家归依乐趣,名词欢乐,动词“意动,以…为乐”;“快乐,名词”秀丽茂盛,繁茂称,命名是,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三、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陆地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高耸部分,句中意为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沿着山路像鸟张开翅膀在前面(2)名词作动词名之者谁原意为:名字,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起名,取名以……为快乐四、重点实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茂盛的样子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饮少辄醉 辄:__总是_(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领会___寓:_寄托_(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 暝:_昏暗_(7)四时之景不同 时:__季节_(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9)泉香而酒洌 洌:_清_(10)杂然而前陈者 陈:_陈列,摆开(11)觥筹交错 觥:_酒杯(1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倒下的样子(13)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_不久_(14)树林阴翳 翳:__遮盖五、重点虚词——而(1)【连】表顺承,相当于“就”“才”“然后”,或仍作“而”也可不译。学而时习之。(《论语》)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连】表因果,相当于“因而”。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3)【连】表并列,相当于“和”“与”。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隶而从者。(《小石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而(4)【连】表递进。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5)【连】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6)【连】表修饰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7)【副】“已而”连用,表示“不久”“随后”。 已而之细柳。(《周亚夫军细柳》)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21个“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⑴表示判断语气。常见句式有“...也”“...,...也”“...者,...也”。可译为“……是……”。如: 环滁皆山也。①环滁皆山也。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山间之朝暮也。⑥山间之四时也。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⑧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⑨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⑩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表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当堂训练按要求默写。① 文中描写醉翁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② 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翼然临于泉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