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知识回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医人医国改革革命成立兴中会领导广州起义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第9课 辛亥革命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19世纪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陈天华《猛回头》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的境况怎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沦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材料二:1903年5月,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革命;邹容的《革命军》,前后翻印20多次,达百万册,影响巨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民主革命思想 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有统一的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基础)明确的革命目标(理论基础)二、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 结果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广东起义)阅读教材第42~43页,完成下列表格1906190719071911萍乡浏阳、醴陵刘道一蔡绍南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名声大振失败安庆绍兴徐锡麟秋 瑾失败镇南关孙中山黄 兴失败广州孙中山黄 兴极大鼓舞斗志失败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命书》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觉民《禀父书》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①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1907广西镇南关1910黄花岗起义1907安庆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革命党人的四次起义有哪些共同之处?为什么?起义地点均在南方名词解释:四川保路风潮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四川人民自办铁路,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要将路权收归,卖予洋人,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想一想三、武昌起义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1~10)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9)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逃亡。(1911.10.10昼)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911.10.10晚)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10.11昼)各省纷纷相应,宣布独立(1911.11月下旬)你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想一想“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 费正清《中国和日本》“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你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意识增强清末预备立宪清末政改失败张謇1899年大生纱厂资产阶级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武装起义把革命形势推向高潮武昌起义的成功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想一想辛亥革命之特点视角一:从数据看革命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一组关于武昌起义的数字发展迅速、顺应潮流杭州京师贵阳昆明广州长沙福州南昌苏州上海安庆武昌江宁镇江西安太原成都★武昌辛亥革命之特点视角二:从图文看革命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中国近代现代史》存在隐患、留有遗憾,革命潜伏着危机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揭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注意: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清帝退位诏书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思想文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剪辫子禁止缠足课堂演练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广州起义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CD3.辛亥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课堂演练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二、武昌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1、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的推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2)中国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推动3)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2、时间:1911年10月10日3、主力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4、经过:5、结果:胜利,得到各省响应,各省宣布独立6、意义:P45辛亥革命推翻了…,宣告了…。揭开了…,推动了…,打开了…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8、易混知识点:孙中山并没有参加武昌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谋划起义计划泄露武昌首义武汉三镇胜利课堂总结思考:对比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政治主张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宪制,保留皇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 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历史背景 列强入侵,清政府极端腐败民族危机之时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有既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都有软弱妥协 最络结果及原因 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的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极简动画辛亥革命.mp4 第9课 辛亥革命.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