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二框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的内容,包括两目内容: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我选择的第一目开展教学设计,这一目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以及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从而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此前,学生已学内容包括:概念的概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简单判断的内涵与分类、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的组成与分类 、推理与演绎推理,教材的合理安排,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本目知识又为后面的三段论,下一框的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替代。如图所示:
学习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逻辑与思维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再加上教材设定的逻辑顺序,学生已经掌握了概念的概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简单判断的内涵与分类、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的组成与分类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含义,因而具备一定的思维素养,基本清楚逻辑思维规则,这对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不过,新学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在进行简单的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时,难免混淆主谓项的周延情况,难免搞混换质法与换位法的相关规则。
学习目标确定 课标要求: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换质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 掌握换位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具体推理方法; 掌握换质位推理和换位质推理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精神:通过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在合作中探究方法,正确进行换质位推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规则。 难点:六种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三周延两不周延),换位法的运用。
5.学习评价设计 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法 (对已学知识 “推理 演绎推理 简单判断”三概念的回忆)教师活动1 ①课前三问: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演绎推理?什么是简单判断? ②一追问: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后,重点开展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学习。 ③再追问: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分类?学生活动1 根据老师的问题,迅速开展记忆搜索活动,快速抢答,并对概念作实例解释。在此基础上,大胆猜想,老师课前“三问”的目的。 ②借助教材,完成教师的追问。 ③迅速开展记忆搜索活动,并快速抢答。 活动意图说明 借助教学媒体,投影展示“推理 演绎推理 简单判断”三概念,提醒学生抢答,给学生营造紧张感,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在学生回答三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三概念,从而引出本框框题—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学生,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有哪些?从而引出本目的内容—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借助教学媒体,投影展示“性质判断的含义 组成 分类”三概念,提醒学生抢答,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循序渐进的接受新概念--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并且,这将直接为学生学习后面性质判断的换质,换位推理减轻不少困难。(本环节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学生极有可能遇到记忆瓶颈,教师可适当鼓励、暗示提醒)活动成果: ①引出框题--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②引出目题—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环节二:词条展示,词条大组合教师活动2 ①借助“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这一目题,提问:换质?换的是性质判断的什么?换位,换的是性质判断的什么?换质,换位,需要遵循哪些规则? ②展示词条。在学生回答换质法含义的基础上,展示词条,(词条为性质判断的组成部分,多个词条混合在一起),协助学生通过词条组成性质判断,并张贴于黑板。 ③借助学生变换词条的活动(学生进行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提问为什么这么变换?学生活动2 ①清楚教师所设问题,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尝试回答问题。 ②借助教师提示,小组分工,小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找词条,在黑板上组合词条,变换词条。 ③借助教材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回答变换词条的原因,总结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与具体方法。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展示词条,学生小组分工组合词条,从而形成性质判断,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清楚了性质判断的组成,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代表变换已经组合好的性质判断,并在小组的合力下解释变换原因,让学生自己学教材,用教材。教师实时关心学生组合词条,变换词条状态,全程作学生的陪伴者,合作者。词条内容( 所有物质 都是 运动的 有的 中学生 是 球迷 有的动作 不是 协调的 ) 变换后 (所有物质都不是非运动的 有的中学生不是非球迷 有的动作是不协调的) 活动成果: 性质判断换质法 ①换质法的含义 ②换质推理遵循规则 ③换质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 通过学习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环节三:展示并分析教材探究与分享教师活动3 ①展示探究与分享,挖掘其中的“调过来”,引导学生认识,这里体现的是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②进一步挖掘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三个性质判断,为什么只有最后一个性质判断不能成功换位,从而引出“周延”、“不周延”的概念。 ③投影六种性质判断的类型,引导学生判断其主项、谓项的周延情况 ④继续投影探究与分享的三个性质判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换位。 ⑤投影六种性质判断的类型,引导学生正确换位。 学生活动3 ①分析探究与分享,通过“调过来”,熟悉换位推理的含义。 ②借助三个性质判断,熟悉教材,把握“周延”与“不周延”的概念。 ③在理解“周延”与“不周延”的概念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上台展示六种性质判断主项、谓项的周延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三周两不周”的结论:全称、单称主项周,否定谓项周; 特称主项、肯定谓项不周。 ④分析前两个性质判断成功换位,最后一个不能换位的原因,找到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与具体方法。 ⑤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六种性质判断的换位。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例如:“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例如:“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换位“有的B是A。”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分析教材探究与分享,借用内容里的“调过来“,引出换位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继续借用探究与分享,其中的三个性质判断,为什么只有最后一个性质判断不能成功换位,从而引出“周延”、“不周延”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周延情况,投影出六种性质判断,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其周延情况并上台展示,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此环节,教师仍需要作学生的合作者,学生遇到困难可作提示,助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活动成果: 性质判断换位法 ①换位推理的含义 ②六种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③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④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 环节四:换质位推理 换位质推理的典例展示教师活动4 投影典例 下列命题中既能换质位又能换位质的是( )
A.所有的马都不是牛——不能
B.不努力学习是要吃亏的——能
C.有些科学家不是上过大学的——能
D.有些中学生是球迷——能 活动意图说明 借用典例,引出换质位推理和换位质推理,即引导学生结合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达到在运用中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活动成果: 换质位推理与换位质推理
7.板书设计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