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能够明确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能够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4.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第一目: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起始时间: 从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2)重要意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及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4.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5.历史意义:
我国在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6.对新中国成立初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客观评价
(1)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一个肯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答题模板】 运用所学知识,分时期佐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后巩固作业:
1.(五湖联盟期中联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 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C.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D. 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2.(五湖联盟期中联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资本主义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五湖联盟期中联考)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 “一五”计划完成 D. 党的“八大”胜利召开
4.(五湖联盟期中联考) 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宁波效实中学期中)习近平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④“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部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宁波效实中学期中)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宁波效实中学期中)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宁波效实中学期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C.“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9.(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在公私合营后,1959年较1948年,职工人数增长了近2.4倍,产值增长了78.3倍。同仁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
①发展了生产力水平 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是由当时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联考)著名史学家胡绳在回首1956年——1966年曲折发展的历史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大转折,但这一转折之所以能够形成,也还是有过去生产发展的底子。”这启示我们( )
A.建国以来的历史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准备 B.建国以来的历史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具体方案
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应作具体分析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11.(2020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 )
①对当时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作出了规定 ②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④为以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20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 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当时必须( )
①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②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充分研究中国国情的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0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制造。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新中国需要 (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C.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 D.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
14.(2020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当时( )
①生产力水平适应了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0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教育 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这些成就充分证明(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当时中国具备了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
④制度建设决定生产力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6.(诸暨中学高一10月试卷)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决定
②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诸暨中学高一10月试卷)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为此,应该( )
A.否认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要求人们降低需要,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需要 D.尽快发展农业,成为先进的农业国
18.(诸暨中学高一10月试卷)习近平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 )
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④“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部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余姚中学2020学年期中考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短暂过渡,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余姚中学2020学年期中考试)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于( ) ①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富到强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余姚中学 10 月质量检测)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乙同学: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丙同学: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2.(东阳中学2020年期中考试卷)新中国70年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
②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 ③“一五”期间建立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④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东阳中学2020年期中考试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主张。这种变化表明( )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只重数量到只重质量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
24.(2020学年期中杭州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中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每一天都有新的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这说明(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强起来”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余姚中学 10 月质量检测)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国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 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 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到 1956 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 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1 分)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分)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 分)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1分)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分)
(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5 分)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参考答案1-5CABAD 6-10AACAC 11-15DDACC 16-20BCDAB 21-24CD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