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楚汉之争中屡败屡战的刘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他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历史上称作( )
西周 B.秦朝 C.西汉 D. 东汉
2.汉初,天下刚刚统一安定,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找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来拉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出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实施“以德化民”的方略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征伐匈奴维护边境的安宁 D.向全国军民征集马匹
3.西汉初年,统治者之所以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
A.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 D.吸取秦亡教训
4.汉初统治者认识到要“先富民,再强国”,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分封诸侯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5.汉高祖初定天下,“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十三年,“除民之田租”。到景帝三年,才令民半出租,其间共有十三年没有收过一文的田税。以上政策的实施最有利于( )
A.倡导节俭 B.恢复生产 C.发展商业 D.控制思想
6. 2021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文景之治” 开创者汉文帝陵墓位置确定,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下列符合“文景之治” 时期社会状况的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7.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这说明文景时期( )
A.提倡勤俭治国 B.皇帝以身作则
C.重视“以德化民” D.彻底取消刑罚
8. 2021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从下面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 )
A.减轻农民徭役 B.重视农业生产
C.提倡勤俭治国 D.废除严刑峻法
9.汉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治世局面。史称( )
A.百家争鸣 B.楚汉之争 C.文景之治 D.盘庚迁殷
10.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来拉,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盛,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 仓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钱多的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状况?当时出现的治世景象史称什么?
参考答案
1.C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B 由材料“皇帝出行都不能找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来拉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出行”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连年战争,西汉初年,经济衰落,人民流离失所, 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3.D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4.C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统治者采取的“富民政策”是休养生息。
5.B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些措施与西汉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关, 这一政策的实施最有利于恢复生产。
6.D 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是“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7.C 根据题干“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8.B 题干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岁(每年)劝民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说明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这可以看出他重视农业生产的治国理念。
9.C 根据题干“汉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治世局面”可知,这个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10.D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出现了“文景之治”。因此“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1.答案(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减轻徭役、兵役和赋税,重视农业;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以德化民”。
(3)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文景之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根据材料二“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重视‘以德化民’”概括回答。(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