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中考考点带图(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中考考点带图(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考点
1.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卫星照片③登高望远④月食⑤船远去时,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船帆。
2.经线、纬线特点:
①所有纬线都是圆,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②纬线指示东西 ,经线指示南北。
③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④所有纬线都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北极点和南极点。
3、0°纬线叫赤道,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4、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北回归线(或23.5°N),
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 南回归线(或23.5°S),
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或66.5°N)。
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或66.5°S)。
热带范围:23.5°N-23.5 S
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66.5°S
北寒带:66.5°N-90°N 南寒带:66.5°S-90°S
5、热带内有阳光直射现象,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 寒带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6、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7、经纬度判断方法:
纬度:向北度数越来越高的是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高的是南纬(S);
经度:向东度数越来越高的是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高的是西经(W)。
8.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9.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等。
10、地球公转产生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变化 ②季节变化 ③五带划分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⑥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
11.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任何地方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任何地方昼夜平分。
冬至(12月22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昼变长,夜变短;
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昼变短,夜变长;
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昼变短,夜变长
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昼变长,夜变短。
12、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13、图幅一定的条件下,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14、地图上方向的判断,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6、在等高线地图上: 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峰;
B: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D:两山峰之间是鞍部。
C: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E: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
17、地形剖面图可以最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8、读图,(1) 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河流的是C , 理由是C处为山谷,易发育河流 。
(2)图中主干河流的流向是 自西向东流,
D、E、F三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F 。
(3)河流C和E,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C
原因:C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从河流引水到③处,线路①和②,你会选择那一条?① 为什么?
线路①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可以实现自流
(5)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的山体部位名称
A 山峰 B 鞍部C 山谷 D山脊 F 陡崖
大坝选址应在①处,原因①处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投资少,蓄水量大
(7)图中等高距为50米,D海拔300米,A山峰海拔范围550-600米
规律: 一般在 山谷处易发育河流;攀岩运动应该在 陡崖 处;瀑布一般形成于陡崖 (山谷)
南寒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